馬英九總統下午出席「102年度全國原住民族行政會議」開幕典禮,除向各原住民族地區代表說明政府推動相關政策的成果及願景,並強調將持續保存及發揚原住民族文化。
總統致詞時首先以鄒族、賽夏族及阿美族等原住民族語向與會人士問候。總統指出,今年的會議主題為「自決與永續發展─21世紀原住民族國政會議」,為凝聚各界共識,原民會已陸續召開50餘場會議,針對七項主題聽取各界意見,並將在彙整共識後做出結論報告。
針對原住民族政策,總統表示,他在6年前競選總統時,即提出「尊重差異、公平正義、推廣自治及自主發展」等四大原則,並於上任後據以推動相關措施。其中,在改善原住民生活環境方面,政府自民國98年至101年共編列4年502億元的「原住民族基礎建設方案」預算,截至101年底,整體方案預算執行率已高達97.84%。另,在保障原住民族司法權益部分,法務部已設置48名專責檢察官,司法院也已成立9個原住民族法庭,而立法院亦修正通過《刑事訴訟法》第31條及第95條中關於公設辯護人的規定,協助原住民進行訴訟,免於遭受不公平待遇。
總統進一步指出,為讓原住民寶貴的多元文化可獲得妥善保存並發揚光大,政府特別針對阿美族、卑南族及排灣族設立3所部落學校,利用寒暑假開辦相關課程,以保留原住民族的語言、習俗及耕作習慣;同時也成立「原住民族文獻會」,期能協助傳承原住民族文化。此外,政府自民國99年起在全臺推動原住民保留地山林守護計畫,截至去年底為止,新植造林面積已達427公頃,撫育管理面積則達1,397公頃,政府未來將持續在原鄉地區進行相關工作,以守護臺灣這片家園。
談及未來原住民族政策之願景,總統表示,在《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法(草案)》立法工作方面,政府將朝恢復傳統原住民族領域的方向努力,儘管過程中可能遭遇困難,但相關部會將設法協調、溝通,期能實踐目標。
針對原住民族產業發展及就業議題,總統指出,自民國102年至105年,政府將投入新臺幣16億元打造部落產業亮點,期讓產業與文化創意能獲得充分結合。另外,來臺旅客人數已由5年前的372萬人次增至去年的731萬人次,越來越多的背包客或自由行旅客將旅行範圍由都市延伸至鄉村及山區,因此,若能將原住民族文化結合生態旅遊,定有助產業發展。
總統表示,今年6月全國平均失業率為4.14%,而今年3月原住民的失業率為4.97%,雖較全國失業率為高,但與去年同期相較則下降了0.24%。另外,依據法律規定,當公部門擬雇用不需任用資格的人員時,必須有2%保留給原住民;據統計,公部門在今年5月底應進用1,850位原住民,實際進用人數多達11,701人,是法定的6.32倍,顯見政府在保障原住民就業方面的努力與成果。
總統強調,全世界有原住民的國家皆須面對原住民自決權、土地權與自然資源權等議題,這些議題非常複雜,且涉及集體權的保障與發展,因此,政府將依照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第12項「國家應依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地位及政治參與」之規定,以及聯合國兩項國際人權公約的內涵,持續對原住民族提供必要的保護。
包括行政院長江宜樺、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林江義、前主任委員孫大川,以及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等人均出席是場開幕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