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1年01月30日
總統參觀「伊甸基金會萬芳啟能中心學員成果展」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前往國父紀念館參觀「伊甸基金會萬芳啟能中心學員成果展」,對身心障礙朋友的作品與創作精神,表達欽羨與勉勵之意。
  參觀時,總統除親自在祝福卡上寫下「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八個字外,並與學員及家長們一一握手致意,總統也在該中心主任張國英的導覽及解說下,仔細觀賞每位學員展現生命丰采的畫作。隨後,總統並應邀致詞,總統致詞內容為:
很高興能夠在農曆年前,來參加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萬芳啟能中心身心障礙朋友所展出的藝術作品,包括了國畫、油畫以及陶藝,都是各位親愛的朋友以視覺、觸覺所激發出的精緻作品,包含著強勁的生命能量。
  對於各位畫家朋友,與其要形容是「身心障礙」,其實應該認知正名為「功能各異」,在座的各位發揮了對於藝術的才華,為社會增添了許多令人驚艷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各位以「人生」為我們體驗了人性的冷漠與無知,為我們省思了制度的不足與遺漏,同時,也為我們展現了溫暖、勇氣與感動,生命能夠如此的豐富與不凡,然後,又不吝嗇的與整個社會分享心得,我必須要說,這真的是一件很高貴的事。
  一般人看待身心障礙的朋友往往容易陷入兩種迷思,第一種是因為殘障的關係,各位大概「什麼也不會作、不能作」,所以一般人會有點尷尬,不知道要怎麼幫忙;第二種迷思就是「各位什麼也可以作」,例如朱仲祥先生可以到處演講,靠自己的力量,還可以繳稅給國家,國策顧問劉俠女士有文學造詣,耳聾的貝多芬有偉大的樂曲,而得到嚴重白內障的莫內還是印象派畫風的大師。
  其實阿扁只是單純的覺得,身心障礙者也就是一個「人」,有著所有正常的「人」的感情,會害羞、會挫折、會開懷大笑、需要鼓勵。我們不必自我設限,只要把人性中善良體貼的雷達打開,感覺的更深、更廣,就能夠更了解別人的需要。
  當初阿扁希望「美育」能夠深植在生活當中而推行的公車詩、捷運詩,現在已蔚為風氣,日前我在報上讀到這次首獎得主的詩,更是心動不已,這是一位媽媽為了啟智班的女兒所寫,簡單的刷卡動作、拉鈴動作、下車動作,孩子正在猶豫的兩三秒,這位母親告訴我們說,「可能是我們努力了二十年才讓她學會的動作」。阿扁深信,這也是各位與所有支持您的家人朋友的誠摯心聲。
  不論是以詩表達,以藝術詮釋,這都是各位自己的力量、自己的能力所得來的成果。各位並且讓我們有機會閱讀、欣賞、有機會關心及參與,阿扁必須再一次的感謝伊甸基金會服務弱勢的精神,各位朋友不吝嗇與社會共享心情的高尚情懷,阿扁當然也要致上最誠摯、溫馨的祝福。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萬芳啟能中心在民國八十六年與台北市政府合作,當時個人擔任市長,深感政府的資源有限,但民間的力量無窮,有限的政府被要求做無限的事情,只有結合民間的資源及力量來共同努力。政府與民間公益團體合作,提供公共空間給民間的弱勢團體,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萬芳啟能中心就是以這樣公辦民營的方式成立。
  五年來,看到學員們如此傑出的成果,個人感到很欣慰,也證明投資在下一代,投資在弱勢的身心障礙朋友身上,絕對值得,在此阿扁也要向各位工作夥伴及畫家朋友們表達敬意及謝忱,各位是最勇敢的朋友、最偉大的畫家,阿扁打心理豎起大拇指肯定及鼓勵大家,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祝福大家來年好,好年來。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