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2年07月27日
總統出席「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改善工程落成典禮」

馬英九總統上午前往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出席該航廈改善工程落成典禮,並說明政府積極推動兩岸直航及與日本簽署《開放天空協定》,以提升機場客運量之成果。

總統於致詞時表示,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改善工程今天順利完成,內心感到欣慰、感激與感慨。欣慰的是該工程耗時約3年半,完工後美輪美奐,而機場係國家門面,因此一定要維持高水準的外觀與服務品質;對於各方這段期間所付出之努力與辛勞,特別要表達高度感謝之意。

總統說,6年前他競選總統時曾參訪桃園國際機場,當時看到機場情況及「國際機場協會」(ACI)所做的「機場服務品質」(ASQ)評比,內心感到沈痛,因此第一個政見即是打造臺灣成為「東北亞黃金航圈」,該政見於民國100年業已實現,然機場航廈的整建計畫自民國90年起即開始延宕,主要係因當時未能知曉兩岸關係是否改善,以及客運量是否增加,而自他上任後,積極推動兩岸直航,目前已增加105條國際及兩岸定期客運航線,因此機場每年客運量的增長幅度亦從5年前的40萬人次增至現今的150萬人次。

總統也指出,除了兩岸直航,在臺北松山-東京羽田機場直航,以及臺、日簽署《開放天空協定》後,雙方二線城市亦可相互開放航線及機型,例如旅客可由嘉義水上機場及臺南機場分別飛往日本靜岡市及金澤市,進而讓地方政府得以主導其觀光政策,發展地方觀光事業。

總統強調,臺灣係一海島型國家,聯外交通僅能依賴空運及海運,尤其空運最為重要,因此臺灣航空業不能倒,而目前我與對岸共有50幾個航點,每天直航班機更高達86班,創空前紀錄。

總統談到,隨著桃園國際機場客運量持續增加,除機場跑道老舊必須翻修,他上任後亦著手擘劃興建機場第三航廈。展望未來,總統強調,桃園國際機場的「機場服務品質」評比雖由過去的20幾名進步至今年第一季的第8名,但仍須持續進步,因為該機場有條件能達到更好的目標,同時也請交通部針對該機場未來20至30年的發展預做規畫,讓臺灣競爭力不再因運量不足而受影響。

隨後,總統由機場工作人員引導參觀第一航廈軟、硬體設施改善成果,包括內觀裝潢、出境大廳動線及旅客指引與標示系統等,並前往航廈內所設置的農特產品展銷專區,購買包括臺南縣左鎮鄉農會芒果干、蜜黑棗、雲林縣虎尾鎮農會酥鄉花生、澎湖縣農會腰果小魚及新竹縣關西鎮農會仙草茶包等在地農特產品。

包括總統府國策顧問李詩益、李總集、范良銹、交通部長葉匡時、立法委員呂玉玲、陳學聖、楊麗環及「桃園機場公司」董事長尹承蓬等均出席是項活動。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