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2年07月19日
總統接見「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第19屆重要幹部回國訪問團
馬英九總統上午接見「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第19屆重要幹部回國訪問團,除歡迎彼等返國,也說明政府對外政策及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之努力與成果。
總統致詞時表示,「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成立於民國83年,會員遍布全球6大洲、68個國家,共180個地區商會,成員超過4萬人,係我旅外臺商重要的組織之一,長期以來與政府合作維護臺商權益及拓展商機,殊值肯定。
總統指出,過去5年多來,受到金融海嘯與歐債危機的影響,國內外經濟情勢持續低迷,2008至2012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平均僅1.9%,我國則為3%,在亞洲四小龍當中名列第二;而今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狀況雖不佳,但臺灣仍達到1.67%成長率,在亞洲四小龍中名列第二,僅次於香港,超越新加坡及韓國;未來政府將會繼續全力以赴,促進經濟成長。
談及兩岸關係,總統說,他於2008年上任後,兩岸恢復制度化協商,迄今年6月底止,雙方已簽署19項協議及2項共識,大幅改變兩岸的經濟情勢。同時,我國對中國大陸的貿易與投資額持續增加,雙邊貿易額占整體貿易額之比例卻略微降低,而我國與東南亞國家及日本等地的貿易額則快速成長,亦證明政府推動分散出口地之政策已展現具體成效。
總統進一步表示,自2009年起,我國行政院衛生署長已連續5年獲邀以觀察員身分率團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我國也加入《政府採購協定》(GPA),成為41個成員國之一;此外,連續5年他敦請前副總統連戰擔任我方領袖代表,出席「亞太經合會議」(APEC);凡此均顯示政府改善兩岸關係的同時,也促成我國際參與的增加,兩者形成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
總統也提到,我國刻正積極推動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相關活動,尤其臺灣位於東亞中心,每年須提供130萬次資訊服務予飛經「臺北飛航情報區」之飛機,因此有必要即時取得飛航資訊;最近美國總統亦簽署支持臺灣參與「國際民航組織」的法案,深盼國際社會能正視我國扮演國際社會建設性角色之決心,進而給予支持與協助。
針對區域經濟整合議題,總統指出,3年前我與中國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新加坡亦表示願意與我洽簽經濟合作協議,目前實質協商已告一段落,尚待後續進行法律審查;臺紐則於去年5月18日宣布展開談判,至今年7月10日完成簽署《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僅費時1年2個月。
總統進一步說明,紐西蘭係第一個與我國簽署經濟合作協定的已開發及無邦交國家,該國也是《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成員,《臺紐經濟合作協定》簽署後,除了展現我國積極融入區域經濟整合的決心與努力外,也將為我國加入TPP及RCEP創造有利條件。此外,針對該協議對我國農業可能產生之衝擊,我政府於談判過程中也已提出相關配套措施,包括針對紐西蘭的液態乳品及鹿茸等開放項目,採取關稅配額方式,分12年降低至零關稅,使衝擊降至最低。
總統說,近年我國在各項國際評比上表現傑出,例如,「世界銀行」(WB)公布的《2013年經商環境報告》,我國名列全球第16,較去年進步9名,比他上任前一年進步45名;我國在「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公布的《投資環境評比》中名列全球第3。凡此均顯示政府鬆綁法規及提升行政效率之努力已展現初步成效。
至於國內經濟政策,總統表示,政府於去年9月提出《經濟動能推升方案》,藉「三業四化」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升級,並推動五港一空之「自由經濟示範區」,以吸引更多海內外投資。此外,政府也鼓勵臺商回臺投資,目前已受理31件申請案,預計總投資金額達新臺幣1,770億元,可增加約2萬7千餘人之就業機會,未來更將積極籌組海外參訪團,邀請臺商回國投資。
針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總統也向訪賓說明「五個沒有」及「十個壯大」,包括「沒有開放大陸勞工來臺工作」、「沒有開放大陸人民來臺投資移民」、「沒有開放大陸計程車業者來臺投資」、「沒有開放大陸出版業來臺投資」及「沒有開放大陸中藥材零售業來臺投資」等內容,除希望外界不再誤解,也期許臺灣服務業把握商機、穩健向前。
「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回國訪問團一行約30餘人,由總會長李芳信率領、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吳英毅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袁健生、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及立法委員詹凱臣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