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2年07月14日
總統勘察「桃園縣一期水稻災損情形」 及「桃園縣農業設施(網室全毀)災損情形」
  關心蘇力颱風來襲造成全臺14縣市農業災情,馬英九總統上午特地偕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胡興華及桃園縣長吳志揚,前往桃園縣新屋鄉及大屋鄉視察水稻受災情形及農業設施災損情形。
  總統首先至新屋鄉視察水稻受災情形,在聽取農委會農糧署署長李蒼郎簡報後,親自走進田埂實地檢視水稻稻作倒伏情形,並傾聽該地農民心聲,對於農民反應希望政府能比照公糧價格收購受災榖及提高水稻專案補助金額等情,總統也請農委會加以研議,期能降低農民損失並保障農民收益。
  隨後,總統轉赴大園鄉蔬菜產銷班第15班,先步行進入蔬菜園區,勘查蔬菜受損情形,並聽取農委會農糧署簡報及當地農民代表之意見。
  對於農民反映希望政府調節供需以穩定農產品價格、補助更新塑膠布網室、儘快恢復電力供應及農業人口老化等問題,總統隨即指示農委會及桃園縣政府提供協助,亦請農委會針對設置塑膠布網室之規定,考量調整補助標準,並研議更好的補助方案,期能減少農民的損失。
  總統在綜合裁示時表示,蘇力颱風侵臺造成全臺14縣市農業災情,據統計,迄今查報的農損金額達新臺幣2億6千萬元,尤以稻米的受損最為嚴重,政府將就實際損害情形予以彈性補助。
  針對農業人口老化問題,總統指出,5年前他上任時即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目前所使用的土地面積已增加1萬多公頃,其中超過一半為休耕地,平均規模為7.8公頃,是一般地主耕作農地的7倍,已獲致具體成果。此外,為鼓勵青年回到農村,政府推出《青年返鄉築巢創業計畫》,並提供返鄉創業貸款,目前大佃農平均年齡降低為46歲,亦顯示年輕一代願意回到農村。
  總統也提到,救災是暫時性的,而政府的產銷及精緻化農業等項政策將會持續進行,以提高農作物的品質,及協助農民未來毋須「靠天吃飯」。
  針對全國各地農損情形,總統強調,政府已修正《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提高每類救助額度至55%以上,以期在災害發生時能及時幫助農民度過難關。總統也重申中央會與地方政府配合,秉持「認定從寬、查報從速、手續從簡」的原則,主動協助查報農作物損害程度,請農民放心。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