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2年07月03日
總統出席「ECFA服務貿易協議商機論壇」

馬英九總統下午前往臺中市,出席由「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及各公協會聯合舉辦的「ECFA服務貿易協議商機論壇」,除重申《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施行成效,並強調《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我未來經濟發展之重要性,希望藉由類此論壇之安排,與相關業者充分溝通說明,澄清錯誤訊息,俾助國人明確瞭解該協議內容與其可帶來之正面效益。

總統在論壇開始前致詞表示,2000年時,亞洲各國之間僅極少數彼此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然而至今已有超過100個以上類此協定,而亞洲國家相互之間的貿易額早已超越亞洲與其它各洲的貿易額,足證亞洲即將成為世界經濟成長之引擎;令人遺憾的是,在他上任前,我政府並未與主要貿易國家簽定自由貿易協議。為突破此一困境,我與大陸於3年前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而日前簽訂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係屬ECFA之延伸。中國大陸據此將對我開放80項行業進入其市場,而我則將對大陸開放64項投資項目,惟其中27項係ECFA施行後即已開放之項目,且開放迄今相關產業未有遭受重大衝擊之情事,所以新開放之項目僅有37項,從整體觀之,簽署此協議對臺灣而言絕對是個前進大陸市場的好機會。

總統指出,對於可能受貿易自由化影響之產業、企業與勞工,政府前已擬定《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針對不同對象採行振興輔導、體質調整及損害救濟等支援策略,提升其競爭力及輔導轉型。總統說,「幫助業者,我們攻、守均有方案」;「政府有義務對此協議說明清楚,那些地方做不夠的就要加強,服務業能有機會到大陸發展很重要」。

論壇首先由經濟部國貿局長張俊福就「《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簡介」為題進行簡報,再由「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主持座談會,邀請我國電子商務、印刷服務業、金融服務業、文創產業及觀光旅遊業(運輸業)等各業界代表發言論述對《服務貿易協議》之看法;稍後再開放出席來賓及業者提問,並由與會官員及專家回應。總統則於綜合結語時強調,《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能否順利通過,所涉及的不僅是兩岸之間的貿易發展,對我全球經濟佈局亦具有重要意義。總統說,兩岸簽訂服務貿易協議,全世界都在看,如果我國最後沒能完成通過程序,對臺灣之信譽將產生負面影響。

針對外界質疑及抱怨的項目如「計程車業」、「中藥零售業」及「出版業」等,總統澄清指出,政府僅開放「小汽車租賃業」、「中藥批發業」及「印刷業」,與上述各行業並不相同,他並舉「中藥材批發」為例,說明此項係早已在2009年開放,且5年來僅有4家大陸業者申請,其中2家經由經濟部投審會審查通過,惟迄今只有1家已實際開始運作,並未對我國業者造成影響;因此有關「北京同仁堂」將前來臺灣從事中藥零售的說法,純屬誤解。

談及我對大陸開放「美容美髮業」,總統強調,臺灣的美容美髮業者實力堅強,如「曼都」及「自然美」等企業早已登陸多年,「自然美」在中國大陸已開設1,173家店,而「曼都」則有39家直營店,並在全球擁有550家分店;另,陸資來臺投資美容美髮業,尚須符合20萬美元投資門檻及事先通過經濟部審查等各項限制,國人實毋須擔憂陸資來臺競爭。

對於報載學者擔憂大陸將有幾百萬勞工湧入我國,總統亦澄清指出,「政府根本沒開放大陸勞工來,只開放主管人員過來」,據統計,至今年5月止,陸資企業獲准來臺的主管或技術人員僅216人,雇用臺灣員工則達6,671人,顯示陸資來臺不僅沒有取代本地工作機會,反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總統提到,民國99年僑外投資金額為38.1億美元,100年49.6億美元,101年則為55.6億美元,較99年增加45.8%,顯示我與大陸簽署ECFA,確實有助吸引外商投資。此外,臺灣對中國大陸出口額占整體出口比重已由民國99年的41.8%降至101年的39.4%,此乃因為臺灣對東協各國出口大幅增加之緣故,顯見臺灣出口地區已逐漸朝多元化發展。

總統強調,為避免臺灣在國際經濟整合過程中被邊緣化,政府已積極改善兩岸關係,與大陸簽訂《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並持續洽談《貨品貿易協議》,均係為完備ECFA各項功能,讓臺灣創造更多貿易自由化條件,為我國在未來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奠定有利基礎。總統說,我國近期可望與新加坡、紐西蘭簽署經濟合作協議,當可為我國加入類此區域貿易協議創造有利條件。

包括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經濟部次長卓士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政騰、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國際業務處處長賴銘賢、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經濟處副處長葉凱萍及「中華民國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等人均出席是場活動。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