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2年06月25日
總統接見「福島事故後日本現況論壇」與會日本學者專家等一行
  馬英九總統上午接見「福島事故後日本現況論壇」與會日本學者專家等一行,除說明臺灣核電廠於福島事故後所加強之安全措施及作為,並強調政府寧可犧牲核電廠,亦不願造成任何核災事故發生。
  總統於致詞時表示,石川迪夫曾擔任「日本原子力技術協會」高等顧問,亦為1979年美國「三哩島事故」及1986年俄羅斯「車諾比事故」的國際性調查委員會委員,係核電安全分析專家;此外,中村政雄則為日本《讀賣新聞》前主筆,結束40年記者生涯之後,在日本成立「核能報導辯正會」,提供不偏頗核能資訊予日本民眾,令人敬佩。
  總統指出,兩年前日本福島事故震驚全球,全世界擁有核電廠之國家均提高警覺,我國亦不例外,除提高安全防護措施,並提出將在「不限電、合理電價、達成國際減碳承諾」之前提下,推動「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打造綠能低碳環境、逐步邁向非核家園」之能源政策。
  總統也特別列舉我國較其他國家更為重視日本福島事故之3項理由,包括:第一,臺、日均缺乏自產能源,且我國98%能源仰賴進口;第二,臺、日均屬獨立電網國家,電力系統未與其他國家相連,致電力無法進口;第三,臺、日均位處環太平洋火山帶,致地震頻繁,因此維護核能安全亦較其他國家不易。
  總統談到,我國自產能源占所有能源比重不到2%,爰政府對所有能源均抱持多元化態度,並積極朝提高能源自主性之方向邁進。目前臺灣電力供應量分別為燃煤占40%、天然氣占30%、核能占18.4%,其它則包括水力、生質能、風力及太陽能等再生能源。
  總統強調,面對福島事故所造成之災害,政府已對現有核電廠及興建中核四廠之安全措施,進行有史以來最澈底的檢查,除部分原已具備之安全防護條件,例如核四廠距離海岸500公尺、福島電廠僅100公尺,以及核四廠設址距離海平面12公尺,較福島電廠高,同時亦備有緊急抽水泵備用與移動式電源,以及105公尺高、4.8萬噸生水池,可及時提供緊急冷卻功能。
  總統進一步表示,鑒於福島電廠未能抵擋海嘯侵襲,而距離震央較近之女川電廠因具有防海嘯牆設計,致損失較輕微,因此核四廠亦另加強2項優勢,包括規劃興建2.5公尺防海嘯牆,以及建立「機組斷然處置措施」,意即在最危急時刻或有任何輻射外洩之可能性發生時,政府寧可犧牲核電廠,亦不願造成任何核災事故發生,而核電廠目前已進行相關測試演練,應可在46分鐘內完成斷然處置措施。
  隨後,總統也與訪賓針對福島事故後,日本政府陸續停止全國48座核能機組運作所造成之影響,以及日本核能政策未來是否改變等議題進行意見交換。
  訪賓一行包括石川迪夫(Ishikawa Michio)、中村政雄(Nakamura Masao)及高村昇(Takamura Noboru)等人,由亞東關係協會會長李嘉進及臺灣電力公司董事長黃重球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楊永明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