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2年06月18日
總統出席「Green+ Together 臺灣永續峰會」
馬英九總統下午出席「Green+ Together 臺灣永續峰會」,說明政府現行能源政策及未來願景,並期勉社會各界續與政府共同為促進地球之永續發展而努力。
總統致詞時首先表示,依據聯合國的定義,「永續發展」係「能滿足當代的需要,同時亦不損及未來世代滿足其需要的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development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 own needs."),此解釋具有世代包容與公平之意義,而為響應與追求此一目標,我國早在民國86年即設置「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於民國89年公佈《中華民國永續發展策略綱領》,更在民國91年擬定《中華民國永續發展行動計畫》,並逐年配合實施,以落實永續發展。
總統指出,「永續發展」不僅包含環保與生態,尚包括國土復育、節能減碳、資源循環及扎根教育等方面,尤其臺灣的天然資源不多,98%以上的能源仰賴進口,加上位處太平洋地區,受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等因素影響,也讓我們對「永續發展」更為重視。
總統說,我國人口比例不到全球的千分之三,但排碳量卻占全球近百分之一,因此,他上任後積極落實節能減碳政策,包括推動「綠色能源」、「生物科技」、「精緻農業」、「醫療照護」、「觀光旅遊」及「文化創意」等「六大新興產業」,以及「電動車」、「綠建築」、「雲端運算」、「發明專利產業化」等「四大智慧型產業」,同時也積極推動省水、省電、省油及省紙之「四省運動」。目前排碳量已由百分之一降至百分之0.89,加以近年來,我國能源使用效率每年均超過2%,顯見政府的努力已獲致具體成果。
在發展再生能源方面,總統進一步表示,政府制訂《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積極推動各項再生能源政策,包括「千架海陸風力機」、「陽光屋頂百萬座」及「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打造綠能低碳環境及逐步邁向非核家園」等,在「不限電、維持合理電價及達成國際減碳承諾」等原則下,持續推動節能減碳措施。
總統說明,他上任後已承諾國際社會在2020年要將排碳量降至2005年的水準,2025年降至2000年的水準,此為不易達成的承諾,尤其我國係倚賴出口為主的國家,因此必須做好減碳工作,避免日後遭受譴責或制裁,此類議題亦是政府訂定能源政策的因素。
總統進一步指出,經濟部長期推動專案計畫輔導企業實施節能減碳、落實生態化設計、提高清潔生產技術及提升工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等;而企業對永續發展的努力已獲致具體成果,例如「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發布的《2013年世界競爭力評比》中,我國企業在「企業重視永續發展議題」子項的排名為全球第3,顯見「永續發展」已成為我國企業努力的重要議題之一。
總統也談及今日他與瓜地馬拉共和國總統培瑞茲(Otto Perez Molina)伉儷會晤時,雙方就兩國太陽光電、水力發電及電價等議題交換意見,他得知瓜國目前多數倚靠水力發電,其電價1度約為新台幣6元,較我國2.7元多;未來希望雙方能就太陽光電系統及LED燈泡照明等方面進行合作。
最後,總統說,以去年為例,我國的燃煤發電約占41%、天然氣30%、核能發電18.4%,及再生能源3.7%,希望在2025年再生能源能提升至9.7%,並期勉社會各界續與政府共同為促進地球之永續發展而努力。
包括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長沈世宏、經濟部次長杜紫軍、臺灣西門子公司總裁艾偉(Erdal Elver)、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及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等均出席是項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