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2年05月02日
總統接見第20屆「傑青獎」全國大專院校傑出服務性社團暨社團領袖得獎人員
馬英九總統上午接見第20屆「傑青獎」全國大專院校傑出服務性社團暨社團領袖得獎人員,對渠等投入公益服務,展現臺灣青年的活力及愛心,表達高度肯定之意。
總統致詞時指出,此次係他第4度接見「傑青獎」得獎人員,本屆由臺北醫學大學楓杏醫學青年服務團、彰化師範大學山地服務社及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社工社等3個服務性社團同時榮獲「社團獎」、「領袖獎」與「指導老師獎」等殊榮,令人感佩。
總統表示,志工活動的概念源於美國,前美國總統甘迺迪於1961年就職演說時強調「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基於此一理念,甘迺迪總統於1個月後簽署行政命令,開始召募國際志工,繼而成立「和平工作團」(Peace Corps)。總統說,志工可在服務過程中發現自身能力、價值及助人的重要性,而這種被需求感會「上癮」,促使志工持續投入服務。
總統進一步指出,自政府推動「區域和平志工團」後,截至民國101年為止,總計已有72萬人次參與。另外,根據教育部101年的統計,由全國各大專院校服務性社團所組成的營隊超過1,600個,參與服務的學生達3萬3千多人次,受惠學童更多達9萬6千多人次,和40多年前他就讀大學時相比,如今服務性社團的服務範圍、深度及持續性均較過去進步許多,殊值肯定。
總統表示,兩年前日本東北地區發生311大地震後,臺灣各界共計捐輸5、600噸物資及200億日圓;大陸汶川及海地發生震災時,臺灣民眾亦踴躍提供援助,顯見政府與民間對國際社會的關懷。總統說,臺灣過去是「愛心輸入國」,但現在有能力幫助他人,即應善用力量,讓世界更好。
總統認為,美國、日本及歐洲等先進國家的青年出國助人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而臺灣近年來異軍突起,志工工作比許多國家更有組織及成效。以2004年印尼海嘯為例,當時只有我國慈濟功德會因為長期在當地服務,因此得以先進入亞齊;而臺北市政府所派出的醫療團,則是在印尼留臺校友會的協助下進入災區。
總統進一步指出,過去60年來,僑生政策是我國最成功的教育政策之一,許多僑生自臺灣返國後成為當地社會的中堅分子並為我國提供援助。總統並向與會者分享家訓—「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勉勵青年學子讀書、為善,同時也肯定渠等熱心投入公益服務的貢獻。
訪賓一行由「國際傑人會中華民國總會」總會長林菁鵠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及教育部主任秘書王作臺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