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2年04月27日
總統訪視崴立機電公司
  馬英九總統上午前往臺中訪視崴立機電公司,除肯定該公司響應政府「產學訓合作訓練計畫」,提升青年就業機會,並期盼未來能有更多產業界參與該項計畫,創造多贏的產業新契機。
  總統抵達後,首先由該公司董事長關永昌、廠長黎錦源陪同參觀「精密裝配室」、生產線及「技術中心」,並聽取關董事長、黎廠長分別簡報該公司之發展過程與特色,及產學訓計畫執行情形與學員之待遇、留任率等現況。
  隨後,總統也聆聽學員代表張家維分享渠自高三分發到該公司後,接受精密鏟花及機械組裝等基本技術輪訓及進階訓練,培養工作專長,為未來獨立作業奠定基礎,目前已獲拔擢為該公司之基層幹部。對渠具備專業工作技能,成為技術人才貢獻心力,總統也給予高度肯定;此外,總統也以輕鬆問答的方式,詢問渠成為學員之緣由及是否留任該公司。另亦就「產學訓合作訓練計畫」之預算不足,及是否放寬「一校一系一班」限制等議題,說明政府現行政策,並請相關單位加以研議。
  總統於致詞時首先表示,近年來連續到臺灣各地訪視靠精密技術取勝之產業,令他深感振奮;崴立機電公司於2007年成立,公司規模雖不大,但研發能量與成果卻「威力無窮」,例如,2009年於「臺灣工具機研發創新競賽」榮獲「加工中心機類」首賞優等獎;且在2011及2013年蟬聯「工具機研發創新競賽」總冠軍,殊值肯定。
  總統提及,該公司的經營目標不僅是「給員工一份好的工作」,而係「產業可以發展、技術可以傳承、人才可以延續」,深諳「訓練很貴,不訓練更貴」之信念,故該公司透過產學訓合作計畫,一方面培育訓練人才,提升就業機會,另方面提高薪資所得,增加技術人力資源,以奠定產業厚實基礎,創造多贏的產業契機。
  總統說,產學訓制度不但可激發年輕人的創意,還可為產業界、學校各方發展不同的空間,總統也以張家維同學為例說明,渠畢業之後,不但獲得學位,具備專業技能與知識,取得精密機械證照,同時也獲聘為正式員工,人生目標在此階段已達一定的水準,相信走向未來,必更充滿信心。此外,該項計畫目前參與者約1千餘人,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青年學子加入培訓。
  總統指出,未來臺灣在國際經貿競爭上應扮演關鍵元件及精密設備的提供者,經濟部參考德國經驗,積極推動「中堅企業躍升計畫」,發掘臺灣本土的 「隱形冠軍」(Hidden Champions),並協助具潛質的中小企業,發展成擁有技術、創新及品牌的「中堅企業」。政府的目標是希望藉由協助產業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兼顧效率與創新,促其有能力創造更多利潤,並分享員工。目前該計畫已核定74家企業進行輔導,預計將可帶動超過新臺幣1,000億元的商機。
  總統說,公司的規模不用大,因為「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巧」、「雖然小,但不能沒有我」,例如崴立機電公司為少數替日本廠商TOYOTA代工生產OEM,並回銷日本的工具機廠商;位於苗栗縣的「臺灣保來得公司」,生產含油軸承,從瑞典進口原料,再將成品回銷賺取利潤,目前產量及產值皆為全球第一。
  總統最後強調,機械產業,尤其是工具機業者對臺灣未來發展具有關鍵影響,期許業界與政府同心協力,讓產值達到1兆元以上,成為真正的「兆元產業」。
  隨後,總統與關董事長一同種植樟樹,象徵百年樹人。包括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任委員潘世偉、內政部次長蕭家淇及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等均出席是項盛會。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