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2年04月22日
總統接見民間環保團體代表
馬英九總統上午接見民間環保團體代表一行,對各團體多年來致力推動環保工作的用心及付出,表達肯定之意。
總統表示,今天是「地球日」43週年,今年的主題活動之一係「氣候變遷的面貌」(The Face of Climate Change),即希望透過全球氣候變遷面貌的影像或故事,讓全球民眾瞭解彼此正面臨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影響,並思考人類應如何因應。
總統指出,政府將每年4月至6月定為「地球環境季」,各級政府及民間團體都會辦理相關環保活動,例如「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今年就推出「主婦EAT起愛-讓地球退燒的飲食妙方」,「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亦發起「公民環境教育」推廣運動,相信透過這些多元活動,能進一步提升國人的環保意識,並將環保行動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總統提到,他在2年前提出「黃金十年」國家願景,其中,「永續環境」即將「綠能減碳」、「生態家園」與「災害防救」列為政府重要施政主軸。而總統府更於5年前即率先發起「省水、省紙、省油、省電」四省運動,推動迄今已展現具體成效。
針對我國節能減碳成果,總統表示,去年政府與民間聯手實質減碳616.9萬公噸二氧化碳,較原先設定的減碳目標431萬公噸高出41%,相當於種植61,690棵樹的減碳效果。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產業節能減碳政策,去年生產每一單位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所需消耗的能源密集度,較前年降低6.6%,能源使用效率則提高2%;而石化、鋼鐵及造紙等資源耗用型產業占製造業產值比率在去年降至29.9%,是自民國77年來,首度低於30%的指標門檻,這些數據均顯示出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推動產業節能減碳的成效。
總統談及,根據經濟部統計資料顯示,國內主要供水水庫的蓄水量逐年降低,在去年降至最近20年來的新低紀錄,僅有1,862.5百萬立方公尺,相對於民國82年的2,086.9百萬立方公尺,水庫蓄水功能已不如以往。
總統說,儘管去年國內節水量達到1,578萬公噸,國人日均用水量減少2公升,但希望還能更進一步節水,逐步達到每日人均用水250公升的目標。總統認為,國人已普遍提高省水意識,但仍未完全瞭解我國相較全球而言係屬缺水國家。
由於「全國非政府組織環境會議」甫於昨日舉辦,總統除肯定該會議推動10年來,為政府在施政及制定環保政策上提供許多建議與協助,並表示政府非常樂意與環保先進們溝通意見與看法。
總統也提到,他稍早接見「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新任代表胡克定(Christopher Terence Wood)時,雙方談及英國在能源政策上採取多元化及自主化的考量,英國係擁有豐富石油及天然氣等能源的國家,但仍堅持其能源必須多元化的政策方向,確實具有重大意義,值得國人關心及參考。
環保團體代表包括「臺灣環境保護聯盟」執行委員吳文樟、「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關懷生命協會」會長釋昭慧、「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張宏林、「臺灣生態學會」秘書長蔡智豪、「水患治理監督聯盟」召集人徐嬋娟等,上午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沈世宏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保基、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慶東、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執行長劉明忠及臺灣電力公司副總經理陳布燦等人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