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2年04月22日
總統接見「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新任代表胡克定(Christopher Terence Wood

  馬英九總統上午接見「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新任代表胡克定(Christopher Terence Wood),代表我國政府與人民歡迎胡代表來華履新,並期許繼續深化雙邊情誼及各項合作關係。
  總統致詞時首先表示,胡代表曾在中國大陸及香港工作多年,不僅華語流利,且曾三度訪臺,渠上任以來,密集拜會我政府相關部會及民間機構,相信以渠對我國社會及中華文化的深入瞭解,定能勝任愉快,並對推動及深化臺英關係發揮助益。
  對於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日前不幸逝世,總統除再度表達哀悼之意,並表示,他曾於1987年與柴契爾夫人在德國柏林短暫會晤,留下深刻印象,深感全球痛失一位偉大的政治領袖。
  總統指出,臺英兩國同為愛好自由、民主、尊重人權及法治的國家,近年來雙方各項交流頻密,例如,自2009年3月英國率歐盟之先給予我國人免簽證措施以來,我國短期旅英人數在2012年已超過9萬3千餘人次;此外,臺英「青年交流計畫」(Youth Mobility Scheme)也於2012年1月正式實施,我國青年可據此赴英打工及度假,甚受歡迎。凡此均顯示雙方在科技、教育、環保、文化及觀光旅遊等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已大幅提升。
  總統談及,1985年,臺灣赴英國留學生人數約僅有36人,他當時擔任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特別藉英國上議院議員Philip Goodhart來訪時與之商議,並共同促成英國政府來臺舉辦大學博覽會,以推廣雙方的教育交流,目前我赴英國留學生人數已達約1萬5千人,殊值肯定。
  總統進一步指出,英國為我在歐洲的第3大貿易夥伴,我則為英國在亞太地區的第7大貿易夥伴;而雙邊貿易總額在2012年達到69億美元,較2011年成長了5.4%,期盼未來臺英經貿能持續成長。
  針對《臺日漁業協議》,總統表示,日前我國與日本簽署該協議,係釣魚臺列嶼爭議發生以來最重大的改變;在主權議題上,我國絲毫沒有退讓,然在漁權議題方面,我國卻有大幅進展。我與日本之「協議適用海域」面積約7萬4,000平方公里,面積有兩個臺灣大,未來我漁船在此區域作業將不受日方干擾,而我國更爭取擴大約 1,400平方浬(約4,530平方公里)的作業海域。此外,雙方亦將成立「臺日漁業委員會」,以繼續討論相關問題。
  總統並舉北海油田為例,說明歐洲各國願意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資源,使布蘭特原油成為世界石油市場上的重要品牌,此一解決爭議的模式甚為理想,可供東海各國參考複製,因此,他於去年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呼籲相關各方擱置爭議,共享漁業資源。總統認為,《臺日漁業協議》可謂「東海和平倡議」之實踐,能順利簽署並獲致成果,除感謝日本政府願意呼應我國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亦要感謝歐洲解決北海油田議題給予的啟發。期盼此案例可做為解決釣魚臺列嶼主權問題的先聲,從資源分享開始,逐步降低周邊國家的緊張關係,從而促進東海地區的繁榮與和平。
  訪賓尚包括「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副代表馮梅瑞(Margaret Tongue)及政治處長傅曉蕾(Fleur Willson),由外交部主任秘書林松煥及歐洲司長徐勉生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楊進添及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甘逸驊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