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與美國史丹福大學視訊會議
中華民國102年04月16日

  馬英九總統上午與美國史丹福大學「民主、發展暨法治中心」(Center on Democracy, Development, and the Rule of Law, CDDRL) 視訊會議,會議由美國前國務卿萊斯(Condoleezza Rice)主持,與談人包括史大「民主、發展暨法治中心」主任戴蒙(Larry Diamond)教授、福山(Francis Fukuyama)教授及美國前海軍軍令部長羅福賀(Gary Roughead)等。總統於主持人致歡迎詞後,以「領航前進」為題發表演說,隨後回應與會人士的提問,會議結束前並發表結語。
  總統開場演說內容為:
  正式開始之前,我想為今日清晨波士頓馬拉松比賽發生的爆炸案,致上深深的哀悼之意,同時強烈譴責此項暴行的犯罪者。
  本人非常高興今晚能向史丹福大學的朋友們發表演說。史丹福大學是各方公認的知名學府,而戴蒙教授主持的「民主、發展暨法治中心」,經由「民主」季刊,也在民主研究上作出無與倫比的學理貢獻。談到民主於華人世界生根的歷程,臺灣可說是一優良典範,故本人參與今日之視訊會議,可說頗為恰當。
  自從本人於2008年擔任中華民國總統以來,東亞的地緣政治情勢已歷經許多變化。5年前,東亞有兩個火藥庫:朝鮮半島及臺灣海峽。今日,朝鮮半島情勢已達前所未有之緊繃:北韓於近期進行第三次核子試爆,遭聯合國制裁後,仍持續武力恫嚇,甚至揚言廢除60年前中止韓戰的1953年停戰協定。相形之下,臺海的緊張情勢則已大幅降低,兩岸持續追求和平與繁榮。
  然而,這並不表示東亞潛在的動亂源頭僅有一個。區域經濟整合雖持續進行,東海及南海地緣政治的競爭亦日益加劇。此外,中國大陸、韓國及日本這東亞地區的三個主要國家,也在過去8個月間進行領袖階層更替,本人則於去年初勝選連任。儘管上述變化為東亞情勢增添許多不確定性,在臺灣的中華民國仍然堅定擁護和平穩定,大力提倡世界各民主國家所珍惜的自由價值。在上述背景下,本人將向各位說明我國政府如何在變動情勢下引領臺灣前進。
  本人早在2008年擔任總統前,即已決心與中國大陸尋求和解。在歷經60多年紛擾後,為確保臺海和平,我國政府同時面對兩項挑戰,包括建立兩岸互信,以及重建臺灣的優勢以保障和平。
  「九二共識」在一開始即為一重要的立足點,為臺灣與大陸在棘手的「一中」問題上於1992年達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以此為基礎,我國政府提出許多務實作法,以追求兩岸的和平與繁榮,包括在中華民國憲法下架構下,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政策,這個法理上根基於1947年開始實施的中華民國憲法的作法,使得兩岸可共同推動兩岸關係的正向發展,避免任何誤解或隱藏意圖,同時建立互信,並使兩岸人民受惠。
  《聖經》上說的「化干戈為鋤犁」需要務實的態度與智慧,使雙方不受歧見之干擾,專注追求成果。其次,我方主張「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讓兩岸能進行實質交流,不因對主權問題的歧見而受影響。
  同時,我們向對岸及國內民眾清楚說明政府對兩岸對話的規劃。「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原則確立了處理兩岸關係中各項議題的先後順序。我國政府堅信一開始就要設定明確的議程,避免兩岸對話因若干棘手的問題而遭拖延。我們的目標就是建立和平發展兩岸關係所需的互信。本人深信,透過這種「堆積木」的作法,是追求臺海永久和平的唯一路徑。
  兩岸在過去五年間簽署了18項協議,內容涵蓋直航、觀光、經濟合作、智慧財產權、核能安全及司法互助等議題。本人謹舉例說明兩岸關係的現狀:5年前,兩岸間沒有定期航班,現在每週班次達到616班。5年前,27萬4千名大陸人民來臺旅行,2012年則增加至250萬人。當「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於2003年爆發時,大陸完全忽視臺灣的需求與關切,然而最近爆發H7N9禽流感時,兩岸公眾衛生專家已開始合作以防止疫情擴散。
  未來三年,兩岸可望完成《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下的服務貿易及貨品貿易協商,教育及文化的交流也將大幅增加。例如,目前大陸學生在臺就讀的人數為每年1萬7千人,未來將會持續增加,兩岸文化合作也會擴大。此外,雙方亦規劃在對方的主要城市設置辦事機構,以服務往來於兩岸間的7百萬人民,及照顧流通於兩岸間、價值1千6百億美元的貨品及服務。由於上述的各項努力,兩岸關係現正處於60年來最穩定與和平的狀態。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際,臺灣的國際空間也同時擴大。兩岸恢復對話之時,我國政府即清楚說明,中國大陸不必再視臺灣的國際參與是意圖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臺」或「臺灣獨立」。臺灣努力成為「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也就是成為「和平的締造者」、「人道援助的提供者」、「文化交流的推動者」、「新科技與商機的創造者」、以及「中華文化的領航者。」
  最近國際社會已經清楚看到臺灣如何扮演「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並締造和平。去年8月,我國政府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建議在釣魚臺列嶼主權爭議上,各方以協商取代衝突。在同年11月間,臺日展開漁業協議的會談。臺日過去歷經16次會談,都無法達成協議,這次雙方在不改變彼此對釣魚臺列嶼主權的主張下,在東海劃設「協議適用海域」,共同保護及管理漁業資源,終於在6天前完成漁業協議之簽署,該協議約定雙方漁船在有臺灣兩倍大的「協議適用海域」內作業時,其安全可獲得保障。這項協議係臺日關係歷史性的里程碑,亦為爭端各方找出方式解決爭議並同時確保和平穩定的良好例證。
  我們過去5年的努力擴大了臺灣的國際參與,也達成具體成果。中華民國成功維持23個邦交國,也提升與其他國家的實質關係。舉例來說,我國與日本於2011年簽署投資協定,刻並致力於近期內分別與新加坡及紐西蘭簽署經濟合作協議。此外,我行政院衛生署署長自2009年以來均獲邀以觀察員身分出席「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屬的「世界衛生大會」(WHA)。同年,臺灣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政府採購協定」(GPA)。連前副總統戰更連續5年以「領袖代表」的身分,出席「亞太經濟合作」(APEC)的領袖會議。今年3月19日,本人率官方代表出席教宗方濟的就職典禮,這是自1942年中華民國與教廷建交71年來,中華民國總統首度與教宗會晤。臺灣的國際空間獲得提升,也顯示其他國家更支持臺灣在國際社會扮演「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角色。這樣的良性循環不但有助於區域和平及穩定,亦符合國際社會的最佳利益。
  我國政府充分瞭解,要有實力才能獲致和平。本人5年前上任時,我國政府即致力恢復臺北與華府間的高層互信。正如前國務卿柯琳頓(Hillary Clinton)2011年在檀香山所說,臺灣是美國重要的安全與經濟夥伴。我國甚為珍視臺美的關係,包括美國對臺軍售,只有充分的自衛力量,才能使臺灣與大陸接觸更有自信,而美國強化其於西太平洋之部署及所帶來的穩定,亦甚有助益。
  美國一向是臺灣重要的貿易及投資夥伴。資通訊產業是臺灣最重要的出口產業,也是獲得美國投資金額最高的產業。美國是臺灣第三大貿易夥伴,但仍是我國獲得科技最重要的來源。不論中國大陸在貿易上對臺灣有多重要,臺灣仍盼深化與美國的經貿關係。去年成功解決牛肉進口議題後,中華民國與美國在1994年「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下的貿易協商已然恢復。臺灣確實需要加速貿易自由化的腳步。此外,為追求經濟繁榮與國家安全,臺灣亦不能自外於《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性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在文化方面,自第一位中國留學生容閎於1847年抵達美國以來,美國價值及卓越的學術水準就一直吸引中國學生。每一代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都將美國價值帶回祖國,並為中國的現代化作出重要貢獻,包括1911年的辛亥革命。至今,美國仍然是臺灣學生出國留學的首選。
  美國在去年11月起正式將我國納入其免簽證計畫,對此,臺灣至為感謝。中華民國是全世界第37個獲得這項待遇的國家,但也是唯一與美國沒有外交關係的國家。我國每年有超過40萬人次赴美旅行,他們不僅仰慕美國的文化與自然景觀,也是認真的血拼者。他們協助美國減少對臺灣的貿易赤字。簡言之,儘管雙方於1979年中止外交關係,但中華民國與美國的關係仍持續蓬勃發展。
  儘管如此,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臺灣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基此,我國政府擘劃的國家安全戰略包括以下三個面向:第一是兩岸和解的制度化,使任何一方都不會想要用非和平手段來解決歧見。第二是使臺灣成為世界模範公民,即以支持自由民主理念、提倡自由貿易及在國際社會提供人道援助等方式,提升其道德地位。第三則是強化國防力量。上述國家安全戰略係為確保兩岸關係和平正向發展,同時務實面對挑戰。換句話說,臺灣與美國在確保區域和平及穩定上,享有共同價值與利益。
  與他國具有安全夥伴關係的國家,經常擔心被夥伴捲入紛爭或遭遺棄。過去曾有某些美國人士關切,由於中國大陸的崛起,臺灣有一天會將美國無端捲入與中國大陸之間的衝突。另外一些人士則擔心,臺灣正交好中國大陸,因而正「放棄」美國。這兩項說法的支持者都主張,美國要減少對臺灣的支持,但這兩項說法都不正確。我國政府追求兩岸關係的和解,已促進臺海和平,而我國政府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則是在法律上排除任何魯莽改變兩岸現狀的可能性。
  臺灣與美國有許多共通之處,包括熱愛民主、尊重人權與法治、支持自由貿易體制,甚至對籃球與棒球的狂熱,以及對林書豪與王建民等運動選手的喜愛。臺灣珍惜與美國的長遠友誼,也同樣珍惜中華民族過去五千年來建立的價值與文化。維繫中華民國的重要性遠超越臺灣的疆域,因為在中國歷史上,臺灣人民首度證明,民主也能在華人社會中蓬勃發展,並為中國大陸13億人民帶來希望之光。這對美國政府及人民來說意義重大,對我國政府及臺灣人民亦復如是。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國政府將引領民主臺灣航越東亞的變局,我們會努力加強臺海的和平與繁榮,同時也會努力追求更多國際空間,以便在國際社會扮演「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本人對中華民國的前途充滿信心。
  總統結語為:
  親愛的朋友,自2008年以來,臺灣海峽已成為和平與繁榮的大道。兩岸貿易及投資持續增加,大陸觀光客、學生及專業人士搭乘直航班機來臺旅遊的人數亦不斷上升。我們誠摯盼望他們能瞭解並體會臺灣各方面的成就,並帶回大陸與親友分享,也希望有更多國人前往大陸旅遊,瞭解其發展。兩岸在各領域之合作交流成果豐碩,包括教育、文化、體育、刑事司法及公共衛生等。我們希望看到這些交流與合作對臺海和平與繁榮帶來正面影響。
  細數過去20年來在兩岸,以及臺北、華府及北京之間三邊關係中的重要事件,我們或許可以說各方終於找到創造多贏局面的平衡點。這個平衡點之所以可能存在,是因為各方承認協商比衝突更能有效率地縮小彼此之間的差異,但此平衡點絕非永恆不變,我們還必須透過以下方式細心呵護,包括:瞭解彼此的主要利益、傳送正確訊號、在政治上言行謹慎。最重要的是,堅守誠信的原則。
  然而,這些還不夠。臺灣還必須克服若干來自國內的挑戰,方能在臺海及東亞達成上述平衡。這些挑戰並不容易,但也並非無法克服。史丹福大學的師生們、各位先生及女士們,身為中華民國的總統,我會繼續帶領臺灣邁向和平與繁榮。我們需更加努力積極。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