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2年03月26日
總統接見「國際同濟會臺灣總會」第39屆領導幹部
  馬英九總統下午接見「國際同濟會臺灣總會」第39屆領導幹部,除肯定該會的貢獻,也期勉全體會員繼續發揮影響力,讓中華民國受到全世界的尊敬。
  總統致詞時首先表示,他擔任臺北市長任內,獲悉該會有意爭取在臺灣舉辦世界年會,臺北市政府爰特別協助該會提供都會人文相關資訊予國際總會,而成功爭取2001年世界年會在臺北市舉行,並讓1萬2千位國際友人得以造訪臺灣,可謂成功的都市行銷,這也是「國際同濟會」世界年會第一次在美洲以外地區舉辦的殊榮。總統說,他在2006年間獲邀成為「臺北同濟會」的榮譽會員,亦為北美洲以外地區,第一位具備「國家元首」身分之同濟會員,深感榮幸。
  總統表示,「國際同濟會臺灣總會」會員計有一萬餘人,所屬分會超過300個,為國內4大國際社團之一,歷來積極參與各項公益活動,包括辦理「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選拔及表揚「兒童守護天使」等。此外,「國際同濟會」 已成功消弭全球缺碘症(俗稱「大脖子」症),並成立「消滅全球母嬰破傷風」計畫,積極協助落後地區的育齡婦女施打破傷風疫苗,以保障母嬰健康。
  總統談及,今年3月9日國際同濟會亞太年會在日本召開,計有日本、澳洲、紐西蘭、馬來西亞及印尼等19個國家參加;臺灣由簡珠清總會長率領16區主席及會員277人前往與會,並在「最佳社會服務」與「組織發展」項目獲得第一名;在「服務成果」與「參加年會人數」項目獲得第二名;此外,呂金象前總會長並當選為亞太副主席,爭取到亞太年會於2016年在我國主辦,殊值肯定。
  總統指出,臺灣民眾積極投入公益活動,例如:國人捐血率已達人口數的8%,超過美、日等國;另根據內政部統計,國人每年約捐獻50至60億元善款,前年日本發生311大地震,我國政府與民間捐款達200億日圓,居世界第一,讓許多日人深表感激;此外,我國人認養貧童數約34萬人,其中國外貧童達23萬人,相當於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一,均證明臺灣在國際公益與慈善活動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總統進一步指出,臺灣在國際上除扮演「和平締造者」,更要成為「人道援助的提供者」,據統計,臺灣目前的志工人數已超過百萬,且超越國家與族群,從大陸的汶川地震、海地強震,到日本311大地震,臺灣人民都提供了大量的捐款與物資,更有許多志工趕赴現場伸出援手。正因為臺灣發揮人道援助精神,以及為締造和平所做的努力,成功改變了臺灣的國際形象。
  總統強調,我國雖僅有23個邦交國,但迄今已有132個國家與地區給予我國人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代表這些國家與地區均願與我國人民密切往來,而這些成就是國人與政府齊心努力的結果,不僅代表國際社會更加肯定我國民素質,也證明中華民國真正成為受人尊敬、讓人感動的國家。
  訪賓一行約30餘人由「國際同濟會臺灣總會」總會長簡珠清率領、內政部次長曾中明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