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1年02月23日
副總統出席「從上海公報三十週年談台灣過去現在與未來」座談會並發表專題演講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出席國家發展基金會所舉辦的「從上海公報三十週年談台灣過去現在與未來」座談會,提出她對美國布希總統此次亞洲之行的看法,以及台灣在面對新局中所應有的戰略思考:要「立足台灣,正視中國,放眼天下」,建設台灣成為世界島,而不是淪為「澎湖島」。
  副總統說,布希在此次訪問中國大陸期間,沒有傷害到台灣的利益,且極力維護台灣,此一友善的舉動與道德勇氣令人感佩,她除了要表達由衷的謝意與敬意之外,更認為布希總統的談話已為台灣開啟了「希望之窗」,給台灣帶來莫大的鼓勵,希望國人能夠把握此一機會,在面對全新的世局中奮力向前行!
  綜觀布希總統此次的大陸之行,副總統的觀察心得有如下幾點:
  一、布希總統在啟程前,公開提到美國與台灣具有特殊的關係,甚至以「好朋友」來形容台灣,意義極為重大。
  二、布希強調「安全防衛」的觀念,也就是美國不僅要防衛自身的安全,同時也要防衛友邦(包括台灣)的安全。
  三、希望以「和平解決」而非「和平統一」來處理兩岸關係,其用字譴詞之奧妙也在此,值得大家深思。
  四、期許中國大陸有一天能有全國性的選舉,信仰更能自由,強調人民有權決定自己的未來前途。
  五、強調台灣關係法,布希總統可說是歷任美國總統在訪問中國大陸時,第一位提到台灣關係法的總統,且前後提到二次。
  六、布希總統絕口不提三公報的事,特別是上海公報;當北京政府要布希總統重申所謂的「一中原則」時,布希總統才「被動」地說,「一個中國」是美國政府歷來的政策。
  七、布希總統對台灣問題的表達或陳述不但非常審慎,且明確,同時也有其一貫性,顯現其誠懇、認真。
  整體而言,副總統認為,布希總統除了延續柯林頓政府所推動的戰略之外,也充份表達了對台灣的尊重,以及保護台灣安全的決心,畢竟台灣是美國所推動的自由、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的「模範生」,這也是副總統經常提到「柔性國力」的展現。
  副總統並指出,綜觀布希總統的中國行,其實最重要的是在推動「和平演化中國」。
  此外,在提台灣應有何種戰略思考時,副總統也提出以下四點看法:
  第一、台灣不應該只是個島國,而應以海洋立國,如果台灣不能建設成世界島的話,很有可能將來會成為另一個「澎湖島」,所以國人應該立足台灣,正視中國,放眼天下,將來台灣才有光明前途可言。
  第二、台灣的地理位置在亞太地區極具戰略重要性,我們在此據點中,不但要繼續強調美國所倡導的自由民主等普世價值,更應以此來推動成立「民主亞太聯盟」,跟布希所公開宣稱的友好國家形成緊密的關係,以反制中共以自由貿易為藉口,企圖達到孤立我國的陰謀。
  第三、我應積極推動促使美國強化、更新台灣關係法。台灣關係法與三公報的位階不同,這次受到布希總統的高度重視,是我外交上的新契機和新歷程,未來應持續推動使其更加強化與更新,以因應新世局的來臨。
  第四、呼籲美國政府今後能以對等、平行原則,來處理其與中國及台灣的關係,進一步使台美及台「中」關係早日邁向正常化。
在談到上海公報的歷史背景時,副總統指出,在一九六0年代末期,美國深陷越戰的泥沼之中,所以渴望能夠早日擺脫此一困境,於是尼克森總統於一九六九年七月廿五日在訪問關島的途中,發表了新的亞洲政策,即聞名的「尼克森主義」,呼籲與共產國家開啟溝通協調的大門,於是在一九七二年二月實現尼克森總統的中國大陸之行,並於二月廿八日簽定了「上海公報」,但中美雙方歷經波折,直至一九七九年元月一日才簽定「建交公報」,雙方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但副總統強調,無論是上海公報或建交公報,美國的措詞都是「認知」(acknowledge)到所謂的「一個中國」,例如,在上海公報中,「美國『認知』到,在台灣海峽兩邊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The United States acknowledges that all Chinese on either side of the Taiwan Strait maintain there is but one China and that Taiwan is a part of China.)
  而在建交公報中,「美國『認知』(acknowledge)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cknowledges the Chinese position that there is but one China and Taiwan is part of China.)副總統認為,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政府在上述兩公報中一次是用” a part of” China;而另一次是用” part of” China,其間差別何在,也值得大家探討。
  副總統同時指出,中共將美國「承認」(recognize)中共政權與「認知」(acknowledge)只有一個中國都中譯成『承認』二字,這是相當狡詰(tricky)的事。
  另一方面,副總統說,北京當局就是融合上海公報與建交公報,發展出通稱的「三段論述」—「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的代表。」如果台灣方面接受這種論點,「其嚴重性,不言可喻。」
  所以,副總統的看法是,布希總統此次中國大陸之行,一再強調台灣關係法的重要性,且揚棄三個公報,不但未傷害到台灣,同時也極力保護台灣,在此一新局之下,國人實在不該再去爭辯所謂「統獨」的問題,三個公報與統獨爭議都應該成為歷史的名詞。
  回顧卅年前上海公報簽定時的世局,副總統認為,當時美國想極力拉攏中共,且台灣仍處在戒嚴統治之下,台灣人民的聲音根本無法自由表達出來,上海公報陳述的所謂「一個中國」觀點完全不能代表台灣人民的意願;而卅年後的今天,台灣已經全然實施自由民主的制度,上海公報的論述顯然更是過時。
  總之,副總統認為,台灣與美國,以及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正常化時代已然來臨。她期許國人能夠認清此一新世局的特質,也就是自由、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的實現,而台灣站在重要的戰略位置上,除了應努力推動台灣關係法的更新與強化工作之外,更要呼籲以對等、平行原則來處理台海兩岸的問題,進一步使得台美及台「中」關係能夠早日走上關係正常化的目標。(E)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