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出席「傅爾布萊特年度研討會」
中華民國102年03月07日

  馬英九總統下午出席由「學術交流基金會」所舉辦之「傅爾布萊特年度研討會」,與來自兩岸三地研習之美籍學人針對臺美、臺日及兩岸關係等議題廣泛交換意見。
  總統以英語致詞時首先代表政府歡迎所有與會學人,並盼渠等能藉由此次訪臺行程,至臺灣各處走走,體驗我國豐富的文化與生活。
  總統指出,過去60多年來,臺灣海峽與朝鮮半島被認為是東亞的兩個「衝突熱點」;迄今北韓仍舊被認為是引爆點,而東海及南海的局勢亦甚為緊張,但臺灣海峽如今已出現和諧繁榮的前景,美國和中國大陸也樂見臺海的和平穩定發展局勢。
  針對釣魚臺列嶼爭議,總統認為,他相信美國及大陸均不願為此小島互起爭端,比起釣魚臺列嶼,兩岸關係的發展更須謹慎經營,方能有效減少引起前述兩大強權衝突的機會。過去臺灣被視為「麻煩製造者」,在許多重要的國際議題上,僅能以沉默的旁觀者自居,而今臺灣已成為「和平的締造者」。
  總統提到,在去年夏天日本尋求將釣魚臺國有化之前,我政府即已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基於「主權不可分割,天然資源可以共享」的原則,中華民國除將持續堅持擁有釣魚臺列嶼主權的一貫主張,同時也相信目前最好的方式是各方暫時擱置主權爭議,共同研議合作開發東海資源的機制。此種做法在國際法上早有先例,應可效仿歐陸北海地區的和平處理方式,讓長久以來封存在東海海底的石油、天然氣、生物及非生物等天然資源得獲合作開發及探索運用。
  總統說,我方可以理解為何日本要尋求將釣魚臺列嶼國有化及北京當局當時的強烈反應,但惟有各方暫時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資源,才能化解爭議。「東海和平倡議」主張在第一階段進行「三組雙邊」協商,有成果之後再進入第二階段的「一組三邊」協商,逐步縮小爭議區域。總統補充說明,我方主張的是「擱置主權爭議」,而非「擱置主權」,因此各方仍可聲明擁有主權,但最重要的是彼此可以先暫時擱置爭議,專注於合作開發資源,此在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可見相關陳述。
  總統進一步提到,相對於韓國及新加坡處於東北亞及東南亞中心而言,臺灣的地理優勢在於身處「東亞中心」;此外,臺灣的另一優勢是許多國人均擁有流利的英語和日語能力。因此,我國確實有能力、也願意扮演好和平推手的角色。
  總統重申,自他上任以來,即積極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迄今雙方已簽署18項協議;兩岸的固定航班每周高達616架次;大陸來臺觀光旅遊人數於去年達到258萬人次;每年來臺就讀的交換學生13,000多人,自今年秋天開始,將有更多陸生來臺就學,且我計劃開放技職體系學生來臺,完成2年的學業課程後即可獲得正式學位,期使兩岸青年於人生的早期階段即能獲得更多相互交流的機會,為未來和平穩定的發展奠下重要基礎。
  總統談及,兩岸關係的改善除在經貿方面簽訂《兩岸經濟協議》(ECFA),成功擴展我在區域經濟整合的版圖,提升我在全世界的經濟地位,雙方並已簽訂《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使兩岸警方得聯手合作將藏匿於東南亞之罪犯遣返。凡此均顯示,兩岸以和平方式消弭彼此歧異的共同意願。
  總統強調,目前我國與日本、美國的關係均處於數十年來的最佳狀態。在臺日之間,包括:日本遭受強烈海嘯襲擊後,臺灣提供的人道捐助居世界第一、我在北海道札幌設置辦事處、松山與羽田機場直航、青年打工度假協定,以及簽署《臺日投資保障協議》等,均足證雙方友誼穩固。又臺美之間,雙方亦已恢復高層互信,如同2年前在夏威夷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中,美國國務卿柯琳頓表示「臺灣是美國重要的安全及經濟夥伴」。
  對美國在過去4年半來,先後通過總金額高達180億美元的對臺軍售、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正式將臺灣納入「免簽證計畫」中,以及前衛生部長賽白琳(Kathleen Sebelius)於召開記者會時慎重宣布:「沒有任何聯合國專門機構能夠片面決定臺灣的地位」,總統再度表達感謝之忱,並認為上述種種均對提升我國際地位助益甚多。
  包括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袁健生、外交部次長石定、「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馬啟思 (Christopher J. Marut)及「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李沃奇(William Vocke)等人均出席是場活動。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