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2年03月05日
總統出席「2013臺北國際工具機展覽會」開幕典禮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2013臺北國際工具機展覽會」開幕典禮時重申,政府將持續提升我國產業研發能力、增加產品附加價值、拓展經貿版圖並改善投資環境,期能達到加入區域經濟整合之目標。
  總統致詞時表示,此次係他第二度參加「臺北國際工具機展覽會」,此屆不僅參展廠商數量較上屆多,展場面積更高達10萬平方公尺,係國內所能提供的最大展場範圍。
  總統指出,工具機產業近年來屢創佳績,在產值、全球市場占有率及排名等方面均表現傑出。其中,產值由1990年新臺幣250億元增至2012年的1,581億元,同期全球占有率亦由2.1%擴大為近6%,全球排名則由第12名升至第6名,使我國成為全球第四大工具機出口國,殊值肯定。
  總統進一步表示,我與中國大陸談判「兩岸經濟協議」(ECFA)時,即將工具機列為重點項目。協議生效後,臺灣出口至大陸的工具機大幅成長,金額由2010年的新臺幣384.5億元提升至2012年的新臺幣438億元,成長了14%,在大陸進口工具機的市場中,臺灣占10.6%,排名第三,僅次於日本及德國;而在數控車床、鑽床及磨床等產品方面,增幅則超越日本及德國。總統認為,工具機產業除帶動經濟發展,所創造的就業機會更增加了1.1%,顯見「兩岸經濟協議」已為工具機產業帶來源頭活水。
  總統並宣示政府未來努力的方向,首要為提升研發能力及增加產品附加價值,因此,經濟部刻正推動「中堅企業躍升計畫」,已核定74家企業進行輔導,預計3年內帶動新臺幣1,000億元的投資,以打造更多「隱形冠軍」。總統認為,我國機械產業基礎良好,2011年產值已達新臺幣9,538億元,應可成為下一個「兆元產業」,若再與資通訊(ICT)產業結合,未來發展定將無可限量。
  在開拓貿易版圖方面,總統指出,政府除續與中國大陸就「兩岸經濟協議」服務與貨品貿易進行協商,與新加坡及紐西蘭的經濟合作協議談判亦已進入尾聲;另外,近日將與美國展開「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協商,進一步促進臺美經貿關係。
  總統強調,我國積極推動經貿自由化,以「多方接觸、逐一洽簽」為原則與他國拓展經貿往來,希望能達到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目標,故不論是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或是由東協、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我方均盼能參與其中。
  總統也談到,政府將持續改善經濟投資環境,以爭取更多投資,以機械產業而言,今年的投資金額應可達新臺幣780億元,相信未來仍有成長空間。同時,政府亦將培育技術研發人才,例如經濟部、教育部、行政院國科會及勞委會已著手推動「前瞻技術產學合作計畫」(產學大聯盟)及「產業技術聯盟合作計畫」(產學小聯盟),希望業者亦能提出需求,由政府協助、教育界配合,進一步促進產官學合作。
  總統說,儘管臺灣天然資源不多,但業者孜孜矻矻、研發創新,因此能在逆境中成長,希望各界能與政府共同合作,再創美好未來。
  隨後,總統參觀車床與磨床等工具機設備及雲端數位工廠,瞭解國內最新的研發技術及工廠運作實況。包括經濟部次長梁國新、「臺灣區機器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徐秀滄、「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王志剛、「臺灣區機器工業同業公會工具機專業委員會」會長盧國棟與「臺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卓永財等人均出席是場開幕典禮。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