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2年03月02日
總統視察「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建計畫」
馬英九總統上午赴基隆市視察「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建計畫」,除參觀主題館歷史建物、聽取該館籌建計畫簡報,並觀賞「海洋劇場」I-MAX影片,親自體驗仿若身臨其境的感受。
總統隨後與基隆市政府及地方人士就海科館相關議題進行意見交流,並於結語時表示,民國96年10月26日他曾夜宿退休漁民簡月明先生家中,正好鄰近此處,翌日晨起時,他特地到附近跑步,深感景色絕美,而該館籌建耗時多年,期間更遭遇土地取得等困難,此次到訪,瞭解「區域探索館」與「海洋劇場」已陸續對外開放,感到非常欣慰。
總統指出,6年前他競選總統時即提出「藍色革命、海洋興國」的理念,並委請邱文彥委員撰寫「海洋白皮書」;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十年當中,臺灣的海岸相當封閉,解嚴之後,海岸解嚴亦未全部完成,一般人仍不習慣利用海洋、親近海洋,因此,政府非常希望透過如屏東海生館及基隆海科館的設立,增進民眾對海洋的瞭解,進而與海洋和平相處。
談及未來將陳列於海科館的「自由中國號」,總統說,在社會氣氛相對低迷的年代,幾位勇士駕駛古帆船橫渡太平洋、抵達美國舊金山的壯舉,極具歷史意義,尤其該船曾航行至釣魚臺,顯示在美軍託管的時代,臺灣漁船係可以自由前往釣魚臺的,直至1970年爭議發生後,才受到日本船艦追趕,「這也是非常重要的證據」。
總統認為,在全球氣候劇烈變遷、地球溫度升高的此刻,海洋研究更顯重要,而海科館能將火力發電廠轉型成為博物館,確實深具意義。總統並回顧「中法戰爭」期間族群融合共抗外侮的歷史,建議該館與基隆市政府可結合城鄉風貌的改造與深化歷史意涵的活動,進一步發揚海洋文化。
包括政務委員兼行政院工程會主委陳振川、教育部次長黃碧端、文化部文資局長王壽來、基隆市長張通榮、海科館籌備處主任吳俊仁、柯永澤教授、國安會諮詢委員李嘉進、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等均出席是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