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2年02月04日
總統接見「中華民國電視學會」理事長周法勛等一行
馬英九總統上午接見「中華民國電視學會」理事長周法勛等一行,除肯定訪賓長期以來對媒體產業的貢獻,並期盼民間與政府共同努力,加快我國電視全面數位化的腳步。
總統致詞時表示,無線電視產業在各國皆係媒體產業的重要一環,肩負對政府提供建言、對民眾提供資訊的任務,對各電視臺長期以來為我國媒體產業付出努力與貢獻,特別表達肯定之意。
總統指出,我國無線電視產業具有與其他國家不同的發展軌跡,臺視、中視、華視無線三臺分別於民國51、58、60年成立,其後20多年我國電視產業維持公營三臺的市場結構,直到民國86年民視、87年公共電視臺才陸續成立。無線五臺並於民國92年因應各界黨政軍退出媒體的呼聲而轉型,包括臺視、中視民營化成為商業電視臺,華視則公共化,成為公廣集團的一分子。
總統認為,民國82年「有線電視法」通過,我國電視市場進一步開放有線電視業者經營,有線電視一躍成為提供國人娛樂與資訊的主要管道,並在過去10年持續成長。因此,政府然於民國92年開始推動電視數位化,但在無線電視業者經營日趨困難及有線電視業者收視穩固影響下,使得廣電市場欠缺推動數位化的動能,與國外無線電視帶領產業數位化的趨勢,差異甚大。
談及我國電視數位化政策,總統表示,政府於民國99年提出《數位匯流發展方案》,期盼利用新興科技匯流帶來的契機,促進廣電與電信產業結構的轉型。在推動策略上,考量無線電視產業在內容產製的優勢,以及對家戶民眾媒體近用的影響力,政府的第一步即為推動無線電視數位轉換與高畫質體驗,在各界的協助與支援下,去年年中已順利完成無線電視數位轉換,全民得以收看包括倫敦奧運等高畫質節目,有線電視推動數位化的腳步也因此動起來,令他甚感欣慰。
總統告訴訪賓,數位匯流帶來新的產業發展契機,也帶來挑戰,特別是數位匯流對媒體、內容市場板塊的影響已相當明顯,例如利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及網路發展的新媒體平臺,開始在年輕一代成為主流,顯示優質節目內容的產製,確實是下一波產業競爭優勢的重點。此外,目前各電視臺充斥境外節目的現象,也亟需改革,尤其相較於有線電視,無線電視業者在內容產製的經驗上更為優異,相信必能為我國影視文化產業提供更多競爭優勢與機會。
總統強調,政府推動數位匯流、強化寬頻基礎建設,並投入資源推動高畫質節目產製,目的在提供產業轉型活水,並激發創新與強化產業競爭力,過程中必會遭遇困難,因此更需要聆聽業界意見,期盼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加快我國電視全面數位化的腳步,讓國人享有更優質的節目與內容。
訪賓一行尚包括「中視公司」總經理李泰臨、「華視公司」總經理關尚仁、「民視公司」總經理陳剛信及「公共電視」總經理曠湘霞等,由「中華民國電視學會」周法勛理事長(「台視公司」總經理)率領,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及經濟部次長卓士昭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