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2年01月26日
總統訪視太平榮家暨餐敘
馬英九總統午間偕同行政院退輔會主任委員曾金陵前往臺東太平榮家訪視,並與榮民朋友共進午餐。
總統抵達後首先參觀太平榮家之生活櫥窗,細細觀賞榮家成立階段之歷史沿革及榮民朋友各項活動花絮照片,氣氛和樂溫馨。
總統致詞時首先表示,此次係他上任後第13次訪問榮家,太平榮家自民國45年成立以來,位居卑南鄉太平山下,環境優美,給予榮民良好居住環境及妥善照顧,令人欣慰與肯定。
總統指出,臺灣已逐漸進入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的銀髮族約260萬人,已達人口數的11%,因此,政府十分重視老人照護問題,例如積極訂定「長期照護服務法」及規劃「長期照護保險」,且依據「老人福利機構設立標準」,提供家庭式的溫馨生活環境,使就養老人不論在生活及照顧服務上均因此更享有尊嚴,因為「照顧銀髮族就是照顧我們的未來」。
總統也藉此機會感謝榮民朋友從對日抗戰、剿共到光復臺灣、保衛臺灣、建設臺灣與守護臺灣所做的貢獻,也打造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自由、民主、繁榮與和諧的社會。總統特別舉國旗歌中的「創業惟艱,緬懷諸先烈,守成不易,莫徒務近功」,說明國人除要更加珍惜與感恩今日的成果,亦應接續努力奮鬥,著眼於未來,讓榮民長輩們在戎馬半生之後,能在有尊嚴與溫馨的環境裡頤養天年,同時,也讓臺灣在穩定的基礎上,永續進步發展。
總統說,很多榮民前輩自奉儉樸卻慷慨解囊、無私回饋社會,此等善舉對社會有重大貢獻與正面形象,例如:臺中清水的尹殿甲伯伯捐款累積達700多萬元,濟助弱勢;臺南市已故的李希文伯伯捐出畢生積蓄800萬元給臺南高商及瀛海中學;花蓮吉安的洪中海伯伯捐贈600萬元濟助榮民遺孤;臺北市的呂振誠伯伯長年認養孩童,並將畢生積蓄820萬元指定捐贈給臺北市榮服處清寒遺孤;彰化安養中心的王鈞忠、彭大計伯伯獻身公益,熱情捐輸;新竹榮家的胡壽宏伯伯自奉儉樸,卻將積蓄捐出作為榮民遺孤的教育經費。
此外,今年年初,佳里榮家的余培揚伯伯第4次將他每月省吃儉用所積攢的20萬元就養金,捐贈給臺南地區的國小,這筆錢金額雖不大,卻是余伯伯用微薄的就養金點滴所積存下來的助學善心。而太平榮家的陳遐齡伯伯也同樣為長期愛心捐贈的楷模;還有已故的金建華及詹世德伯伯,生前雖因服役導致身心障礙,兩人仍共同捐款購買救護車及醫療設備,嘉惠榮家榮民。這些榮民前輩所展現的愛心與無私風範可謂為「臺灣之光」。
總統今天除特別致贈加菜金以及在陳樹菊女士太平菜攤採購的青菜外,並贈送每位榮民弟兄一頂總統府紀念帽,感謝他們「半生戎馬,功在國家」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