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2年01月18日
總統出席「臺灣玉山科技協會」2012歲末晚宴
馬英九總統晚間出席「臺灣玉山科技協會」2012歲末晚宴,除肯定該協會推動臺灣經濟及科技產業發展的努力與貢獻,並期許該協會能夠結合國內外各界菁英,持續協助臺灣產業發展。
總統致詞時表示,我國科技產業極具國際競爭力,但隨著全球經濟環境變遷,過去以代工為主的產業經營模式已逐漸失去優勢地位,近年來政府加速國內產業轉型,帶頭並鼓勵產業持續投入創新研發、建立品牌價值,希望將目前的「效率驅動經濟」轉型為「創新驅動經濟」,進而讓臺灣成為國際產業鏈中關鍵元件、系統、精密設備及特殊流程的提供者,在全球經貿體系中建立起無可取代的地位。
總統談及,最近他多次走訪基層,觀察到許多成功的企業案例,例如位於新北市瑞芳的「佰龍機械公司」,是世界前3大針織機械製造廠,也以自創品牌行銷全球;位於桃園縣中壢的「東培工業公司」,是臺灣精密機械關鍵零組件(軸承)最大的專業製造廠,不僅成功打破外商產品在臺灣的長期壟斷,更以自有品牌行銷世界;位於苗栗縣的「臺灣保來得公司」,生產含油軸承,從瑞典進口原料,再將成品回銷賺取利潤,目前產量及產值皆為全球第一,更連續兩年為員工加薪10%;位於臺南市的「榮剛材料科技公司」則從製造1公斤35元的鋼筋,轉型為製造一公斤1,800元、提供波音公司使用的鈦合金。政府目前積極推動的「中堅企業躍升計畫」,正是希望培養出具有關鍵技術及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傑出廠商,讓他們成為臺灣經濟體系中的「隱形冠軍」(hidden champions)。
總統進一步表示,經濟部推動「三業四化」的產業多元創新策略,將科技與創新元素注入服務業與傳統產業,把服務理念注入製造業,亦即服務業科技化與國際化、傳統產業特色化及製造業服務化,目前已有許多企業秉持此一理念成功轉型,令他信心大增。臺灣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政府現正協助廠商打開全球市場、分散風險、改善流程,以及建立創新品牌,未來即使面臨各種經濟風暴也能具有堅強的抵抗力。
針對外商來臺投資,總統指出,最近友華集團與日本 Nano Carrier株式會社,共同在臺投資新臺幣7億元,興建全新的癌症針劑藥廠,預計新藥上市後全球營收初期可達5億美元,該項投資可歸功於政府兩年前簽署「臺日投資保障協議」及國內投資環境改善;此外,政府也鼓勵臺商回流,並以引進高附加價值的產業為目標,期提升臺灣整體生產的競爭優勢。
總統也提到,包括美臺商會前天發表的調查報告,各界人士皆十分關心臺灣人才培育問題,政府已注意到國內學用落差的現象,並提出解決方案,例如行政院國科會、經濟部及教育部已積極研商「產學大聯盟」、「產學小聯盟」等方案,希望縮短學用落差,另亦規劃適當的發展策略,使教育成為產業技術研發的堅實後盾。同時,經濟部、教育部及行政院勞委會3個部會次長,每2個月定期輪流召開跨部會協調會議,協商並檢討相關作法與成效,期使我國企業均能有效獲得合適的人才。
總統舉例説,「臺灣保來得公司」推動產學合作模式,由該公司安排總經理朱秋龍及資深同仁至成功大學授課,透過分享產業需求、工程經驗及技術,讓產業與學校零距離,值得其他企業參考學習。
總統認為,近幾年臺灣年輕發明家、設計家參加世界級的比賽,包括紐倫堡、日內瓦、匹茲堡及韓國首爾等世界四大發明展,得獎數皆為世界第一;在國際知名的設計大獎,例如德國的紅點(Red dot)設計獎或iF設計獎,臺灣亦贏得最多的獎項。但這些發明與設計作品後續卻極少進行商品化,因而壓縮了其發揮空間;因此,政府將會持續致力推動學術與產業的結合,讓臺灣的技術自立,不受歐美經濟風暴的影響,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包括「玉山科技協會」創會理事長劉兆玄、理事長李鍾熙及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等均出席是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