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2年01月18日
總統接見101年「鳳凰獎」楷模得獎人
  馬英九總統上午接見101年「鳳凰獎」楷模得獎人,高度肯定獲獎楷模發揚犧牲奉獻精神及對國家社會的付出。
  總統致詞時首先向全國的消防同仁、義消弟兄、婦宣姐妹及救護志工朋友們祝賀消防節,感謝大家維護公共安全及社會安定的付出與奉獻,同時也恭喜101年「鳳凰獎」楷模當選人,肯定渠等救災救難的卓越表現。
  總統指出,消防單位所扮演的角色,即是現代版的「聞聲救苦」,每當民眾遭遇災難或急需救援而致電119專線,我們的救難英雄總是不分晝夜、無論天候前往救援,因為有著這群無名英雄的默默犧牲與奉獻,才能使全國民眾的生命與財產獲得更安全的保障。
  總統提到,去年1至11月我國火災成災數為1,462件,死亡138人,受傷274人,救出人數465人,消防急救送醫服務出勤有92萬7千餘次,急救人數有75萬5千餘人。然而近年來,極端氣候發生頻繁,世界各國面臨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災害,包含澳洲、泰國的水患、美國的颶風和雪災、大陸的旱災、日本的震災、海嘯及核災,均造成極大損害,臺灣亦經常發生天然災害,因此消防署的工作已從以往的「消防」轉變為今日的「災防」。
  總統談及,莫拉克風災後,有人主張總統應發布「緊急命令」,但政府考量在921震災後已制定《災害防救法》,且「緊急命令」的規範內容均已納入該法,故只須依據該法啟動機制,即可辦理各項救災任務及搶修救援措施;同時,為落實該法立法目的,各級政府及相關單位於面對各項災害時,均須秉持「料敵從寬、禦敵從嚴、超前部署、預置兵力」的態度來防災與抗災,並積極落實「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及「地方負責、中央支援」等原則,在災害發生前採取預防撤離及有關配套措施,使國人樂意配合,並將災後影響降至最低。
  針對日前新竹發生民眾未及時獲救之不幸事件,總統深感痛心與內疚,並表示政府必須對此痛定思痛,澈底檢討改進;同時,應以公權力有效執行「劃設消防通道與雲梯車出入空間」、「購置小型消防車與救生氣墊」、「貫徹機車退出騎樓」及「強力取締破壞防火空間之違建」等各項防災措施,並予實地勘察及演習,以確保政策落實;此外,地方政府每月舉行之「治安會報」,應將「公共安全」等相關事項納入會報議程,並由地方首長親自主持,以求上下一致,貫徹政府保障人民生命及財產安全之責任。
  總統並舉民國101年6月1日起推動「取締酒駕大執法」措施後已有效減少死傷人數為例,強調各級政府均須透過合法及有效的強力執行措施,積極保障人民各項權益,為國人創造安心生活的環境。
  總統強調,消防通道的改善,不僅是消防單位的任務,其它都市計畫、建管及警察等各相關單位亦須全力協助,方能完善各項防災配套措施,地方政府對此責無旁貸,中央政府亦應善盡督導及考核之責,以竟全功。
  訪賓一行共69人,由義消楷模總隊長鄭成光率領,內政部次長曾中明及消防署長葉吉堂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亦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