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2年01月16日
總統接見「2012第一屆中華中小企業領袖獎」得獎人
馬英九總統下午接見「2012第一屆中華中小企業領袖獎」得獎人,除高度肯定訪賓對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長期貢獻,並強調政府將繼續開疆闢土,協助產業大展宏圖。
總統致詞時表示,經濟部自民國91年起,開辦「中小企業經營領袖研究班」課程,11年來已培育超過1,400位優秀中小企業主與高階經理人,其後領袖班歷屆學員為促進彼此交流,更成立「中華中小企業經營領袖協會」,持續聯絡、整合,以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而協會舉辦的「2012第一屆中華中小企業領袖獎」,即是從歷屆領袖班學員中,選出經營績效卓越者,可謂「領袖中的領袖」。
總統指出,中小企業係臺灣產業主力,提供了眾多就業機會,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發布的「2012世界競爭力報告」,我國總排名第7,雖比前年退步一名,但「政府效能」與「企業經營管理」項目之排名均有提升,其中「政府效能」從第10名進步到第5名,「企業經營管理」更由前年第3晉升為世界第1。
針對經濟情勢,總統指出,去年全球景氣不佳,歐債陰霾未解,美國復甦緩慢,大陸亦有輕微衰退現象,上述因素均使我國經濟未能迅速提升,但我們的優勢條件仍在,只要能適時掌握機會,定能趁勢而起。
總統強調,因應經濟環境變化,政府刻正採取各項措施調整體質,換言之,將從「效率掛帥」轉變為「效率加創新」導向,因為唯有加值能力與自有品牌方能提升產業競爭力及員工所得。
總統向訪賓說明,經濟部刻正推動「三業四化」(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與國際化、傳統產業特色化)及「三中一青希望工程」(中小企業、中低收入戶、中南部發展及青年)等政策,並積極實施「中堅產業躍升計畫」,期能進一步協助產業提升競爭力。
總統認為,臺灣也有規模不大、但在特定領域中名列世界前茅的「隱形冠軍」(hidden champions)企業,這些產業不斷為臺灣加值,令人感動。然而,鑑於我國仍有部分關鍵零組件須向他國購買專利,經濟部已委請大學與工研院合作開發通訊及半導體等10項工業基礎技術,希望藉由自行研發提升產業的競爭力。
總統進一步指出,他上任後逐步排除各項關稅及非關稅障礙,例如「兩岸經濟協議」(ECFA)可望於今年完成服務與貨品貿易之協商,而我與紐西蘭及新加坡的經濟合作協議亦進入談判的最後階段。總統強調,紐西蘭及新加坡皆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成員,因此臺灣須持續降低保護主義心態、開放市場,以創造加入TPP的條件。最後,總統也期許業者與政府共同努力、集中力量,小龍迎春、扭轉乾坤。
訪賓一行19人由「中華中小企業經營領袖協會」創會理事長黃盛郎率領,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經濟部次長卓士昭及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