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2年01月07日
總統出席「2013年天下經濟論壇」開幕式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2013年天下經濟論壇」開幕式,以「從臺灣再出發,開創亞洲新局」為題發表專題演說,說明政府將透過「提升國內經商環境」、「鞏固臺灣核心優勢」及「推動區域經濟合作」三面向,強化經濟成長動能,進一步提升臺灣在亞洲、乃至於全球的經濟地位。
總統致詞時表示,當前經濟局勢隱諱不明,歐債陰霾尚未解除,而美國的復甦又極其緩慢,此一情勢對於亞洲各國、尤其是高度依賴出口的臺灣而言,形成非常大的挑戰;臺灣去年的經濟表現明顯走緩,在若干部門還出現輕微衰退的現象,直至第4季才逐漸恢復活力。事實上,去年全球經濟出現轉弱趨勢,一般預測今年的經濟情況會好轉,臺灣也應該會比去年好,但我們仍不能過度樂觀,例如國際貨幣基金(IMF)即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由原先的3.9%下調為3.6%。
總統指出,在後金融海嘯時期,全世界有不少跨國公司開始改變其全球布局策略,其中一個很明顯的動作就是把關鍵產品的生產線從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地區撤出,移回本土,一方面增加本國的就業與出口,二方面調整全球布局,此一策略相當程度打亂亞洲國家本身的全球布局,頗值關切。然而,這些發展均不足以動搖亞洲在全球經濟體系中比重不斷增加的長期趨勢,去年12月「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所發布的2030年全球趨勢,即預測到2030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加上人口、軍事預算及科技方面的投資,亞洲可以超過美洲與歐洲的總和。顯見亞洲將持續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
總統強調,亞洲的時代已經來臨,而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中華民國應該可以扮演更積極、關鍵的角色。第一,臺灣是亞洲產業鏈的樞紐,「世界銀行」(WB)公布的2012年《全球知識經濟指數評比》,我國在全球146個受評國家中排名第13,在亞洲更名列第一,超越日本、韓國、香港與新加坡,這代表我們在許多方面,尤其是資通訊科技領域具有相當優勢;第二,臺灣位於東亞中心,最接近亞洲市場,在地理、文化上均與中國大陸有深厚淵源,換言之,我們與此一亞洲成長中心擁有緊密互動,5年前他上任時,即將改善兩岸關係並恢復制度化協商列為施政主要項目,期間共簽署18項協議及兩項共識,其中,「兩岸經濟協議」(ECFA)不但使得兩岸經貿關係得以擴大,也增加外商來臺投資誘因,歐洲商會發布的「2013年建議書」即明確指出,兩岸所簽署的「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及「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讓在臺營運的企業因而受惠。
從上述趨勢看來,總統認為,從臺灣再出發確實有機會開創亞洲新局;面對全球的低成長,乃至於歐美再工業化的新局面,我們要注意,但毋須過份擔憂,還是應該努力走好自己的路,勇於改革的結果,一定可以凝聚動能、開創新世界。總統說,從今年上半年以來,政府開始推動「經濟動能推升方案」,主要分為三大方向,期恢復臺灣經濟活力,第一為提升國內經營環境,第二為鞏固臺灣的核心優勢,第三是推動區域經濟合作。
在提升臺灣經營環境方面,總統指出,去年10月「世界銀行」公布《2013經商環境報告》,我國在全球185個經濟體中名列第16,較去年進步9名,此為重要關鍵。因為在過去4年多,法令鬆綁係政府最重要的政策,此一努力方向使得我經商自由度大為增加,但還是不夠,因為不論是政府部門、企業或是人民,仍存有一些保護主義心態,但我們若不改善經商環境,就很難期待經濟會有大幅度成長。近來許多跨國企業從大陸或其他地區撤回,很多臺商也因為經營環境的改變而離開中國大陸,此時,政府推出臺商回臺投資方案,希望過去20年移往大陸的臺商中,能就某些在臺灣或國際具有競爭力的項目回臺投資,迄今此一政策反應相當熱烈,近期即有20多家重量級臺商回臺投資,投資總額接近4百億元,數字還在快速增加當中。而「自由經濟示範區」係蕭前副總統任內大力推動之政策,該政策係規劃於特定區域放寬投資限制,並進一步鬆綁相關法規,以吸引外來投資,同時為我們未來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做準備;此示範區將發揮亞太產業技術整合、國際物流、國際人才以及臺商幹部培訓、亞洲重鎮與觀光醫療,以及農產品加值運銷中心等效果。
總統表示,第二則是鞏固臺灣核心優勢,政府就此提出「三業四化」,也就是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與國際化、傳統產業特色化,希望透過製造端往流通運籌、品牌行銷等方向延伸,以及鼓勵業者強化服務端資通訊科技的運用,提升產業整體附加價值。同時,我們特別重視推動臺灣產業結構轉型,因為臺灣一定要成為國際經貿體系中關鍵元件與精密設備的提供者,在全球經貿體系中扮演關鍵角色、無可取代之地位,我們才有競爭力,也才能提高企業營利與勞工薪資水準。針對中小企業,政府也推動「中堅企業躍升計畫」,即找出在小範圍內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也就是所謂「隱形冠軍」(hidden champions)的企業。
總統進一步指出,第三方面則是需要持續推動區域經濟合作,就此,他上任後與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協議」,並與第二大貿易夥伴日本簽訂投資協議,期能打破自由化嚴重落後的情況。而為深化彼此經貿合作關係,臺灣除應儘速在今年內完成「兩岸經濟協議」中有關服務貿易及貨品貿易的部分,亦應與日本就其他經貿合作領域洽簽合約。此外,我國將與新加坡及紐西蘭等主要貿易夥伴完成經濟夥伴或經濟合作協議,同時亦持續與東南亞國協(ASEAN)或歐洲國家就相關議題交換意見,盼能提升我經貿自由化程度。總統也提到,政府亦深盼參與多邊經貿自由化體系,包括由美國推動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由東協、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所推動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對此,我們除了要解決政治與經濟等方面的困難,政府、企業與民間亦應儘速調適開放與自由化的程度,透過現在與大陸、新加坡、紐西蘭簽約時,當做一個準備過程,將我們自己的開放、自由化程度調適好,如此才有動力往前衝。
總統強調,中華民國向為亞太地區重要成員,擁有堅強的產業基礎、源源不斷的創新能力、旺盛的企業精神及優秀的人力資本。而「黃金十年」願景中也特別提到「活力經濟」的構想,期能「立足臺灣、連結亞太、布局全球」,因此,如何加速科技創新、以創新加值,再加上原來的效率,提升產業競爭力,都是政府積極推動的目標。
總統說,為進一步提升國家競爭力,未來速度要更快、範圍要更大、開放要更多、鬆綁要更廣,期盼各界共同努力,讓臺灣「脫胎換骨、邁向卓越」。
包括前副總統蕭萬長及天下雜誌群董事長殷允芃等均出席是項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