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1年12月28日
副總統出席「第16屆國家講座主持人暨第56屆學術獎」頒獎典禮
  吳敦義副總統上午出席由教育部所主辦的「第16屆國家講座主持人暨第56屆學術獎」頒獎典禮,除對得獎人表達恭賀之意,並強調「人力資源」是國家競爭力的關鍵,政府將持續培育、延攬及留住人才。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此一頒獎典禮目的在表揚及鼓勵在學術研究上力求創新與突破的風氣,而獲得國家講座主持人暨學術獎者,不僅在學術研究卓有成就,並在跨校際講座擔任教學示範,實成大學的標竿及典範。
  副總統說,從事學術研究是一條寂寞的路,「大師」級學者常需費時數十載才能獲得突破,並引領國家、社會及民族往上提升與往前邁進,尤其是歷屆獲獎者與其團隊們,對社會及國家均做出卓越貢獻,令人敬佩。
  副總統指出, 2005年「世界銀行」(WB)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聯合發表的「天然災害的熱點:全球風險分析」(Natural Disaster Hotspots: A Global Risk Analysis)報告指出,臺灣是地球上天然災難最脆弱的地區之一,約有73%的土地與民眾,暴露在颱風、地震及水災三種天然危險因子中;而我國能在天然資源不多、天然災害不少的嚴峻挑戰下,創造舉世注目的政治、經濟奇蹟,仰賴的就是國人的「腦力資源」。
  副總統認為, 2012年「世界銀行」公布的「全球知識經濟指數」(KEI)評比,臺灣在全球146個國家中排名第13名,係全亞洲第1名,其中在教育、創新及資通訊科技等領域,被列為全球前10名國家,證明我國研究人員並不輸給其他國家。
  副總統強調,政府非常重視培育、延攬及留住優秀人才,除已於2年前推動「彈薪計畫」,利用5年5百億元的部分預算,讓研究成績卓越的教師薪資得以不受現行法令限制。此外,我國「人才培育白皮書」預計在明年5月提出,將宏觀規劃未來十年我國人才培育的藍圖,提出具有競爭力的人才培育策略,以培養具國際競爭力的人才。
  隨後,副總統頒獎給「第16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包括人文及藝術類科:國立臺灣大學黃俊傑教授;數學及自然科學類科:國立清華大學王素蘭教授、國立交通大學林松山教授及國立臺灣大學侯維恕教授;生物及醫農科學類科:國立成功大學吳華林教授及國立陽明大學謝世良教授;工程及應用科學類科:國立臺灣大學陳良基教授及國立清華大學陳博現教授等8人。
  今天出席是項活動者還包括行政院長陳冲及教育部長蔣偉寧等。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