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1年12月13日
總統接見「四友邦駐聯合國常任代表訪華團」
馬英九總統上午接見「四友邦駐聯合國常任代表訪華團」,對友邦長期以來在聯合國為我仗義執言表達感謝之意,並盼續予支持我國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及「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相關活動。
總統致詞時表示,中華民國於1971年因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而失去代表權,然而,在聯合國憲章第23條、110條中有關安理會與批准過程的規定,均還保留中華民國名稱;同時我憲法第141條亦強調我國外交尊重條約及聯合國憲章,顯示中華民國實質上仍尊重並執行聯合國憲章。
總統指出,他4年多前上任後,即積極擴展我國參與國際組織與活動的空間,並同步改善兩岸關係,使兩者形成良性循環,具體成效包括我自2009年5月起即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加入「政府採購協定」(GPA),以及與其他國際組織保持非正式接觸等;然而,這並非代表我與中國大陸已解決所有歧見,而是能夠擱置歧見,追求更迫切問題的解決,此一「擱置爭議、追求雙贏」的策略,在過去4年中已產生顯著效果。
總統進一步說明,政府的政策是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台海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此一政策的基礎就是臺灣民眾的支持與共識。
總統說,繼「世界衛生大會」後,我國希望能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及「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相關活動。總統並以「國際民航組織」為例指出,該組織於1944年「芝加哥公約」後成立,當時中華民國為創始會員國,其後因失去聯合國代表權而失去在該組織的地位,然而,臺灣上空現今每年有100多萬架次飛機經過、14條國際航線,在飛航過程中提供近150萬次有關飛航安全的資訊與協助,在此一空運繁忙的所在地,如果我們不能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對國際民航的安全殊屬不利。總統指出,目前美國國會與歐洲議會針對此案均通過友我決議,今年9月,我領袖代表連戰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時與中共前領導人胡錦濤交換意見,渠對於我參與「國際民航組織」,亦表示願意尋找可行途徑,顯示兩岸關係的改善對於我們的國際參與確有實質助益。
總統強調,當我們的國際參與使臺灣人民在國際社會更有信心時,我們將更願意進一步深化兩岸關係;去年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雙邊貿易逾1,000億美元,未來我們也會持續深化與擴大兩岸交流,因此,我們並不反對邦交國與中國大陸從事非官方的經貿關係,但彼此的邦誼與合作關係一定要在既有基礎上繼續加強。
訪賓一行包括:索羅門群島貝克(Collin D. Beck)大使伉儷,布吉納法索柯可達(Der Kogda)大使伉儷,聖露西亞蘭鮑莉(Menissa Rambally)大使伉儷,馬紹爾群島柯布兒(Amatlain Elizabeth Kabua)大使,上午由外交部次長史亞平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楊進添及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甘逸驊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