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1年12月01日
總統出席「心理健康城市聯盟芻議研討會暨城市與幸福感:亞太地區心理健康城市論壇」

  馬英九總統上午前往「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出席「心理健康城市聯盟芻議研討會暨城市與幸福感:亞太地區心理健康城市論壇」,並見證各縣市首長代表簽署「心理健康城市結盟宣言」。
  總統致詞時表示,健康的國民是健康國家的重要基礎,且健康不僅限於身體健康,尚包含心理健康。他在民國89年擔任臺北市長任內,即體認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因此率先成立「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民眾心理衛生宣導、教育訓練、諮商輔導及資源轉介等服務;同時,他在總統任內接見「心理健康行動聯盟」代表時,也特別提到「有關心理健康之促進,希望將現行制度調整到可以發揮最大功能的程度」,因此,衛生福利部明年成立後,有關心理健康業務,將由原先行政院衛生署醫事處「精神醫療及心理衛生科」,提高其行政位階至「心理健康司」,增加相關資源與服務。
  總統指出,他因兼任國際生命線的榮譽理事長,因此非常關心自殺議題。我國自殺死亡人數在民國80年代達2,000餘人,其後快速增加至4,000餘人,民國95年更達到有史以來最高的4,406人,但近3年已大幅下降,100年為3,507人,今年度1至9月則為2,652人,較去年同期2,713人減少61人,顯示中央及地方政府建構的社會安全網及自殺防治策略,已發揮初步成效。
  總統表示,自殺防治只是「治標」的作法,其根本在於國民要擁有健康的身心。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4年曾經提出「沒有心理健康,就不能稱之為健康」;此外,根據WHO對健康的定義,係包括身體、心理及社會的安適狀態。因此,社會環境的氛圍也相當程度地影響個人心理健康。
  總統舉例指出,過去婦女普遍缺乏接受教育的機會,擔任高階管理工作的人數也少,但隨著時代進步,某些行業的女性人數已高於男性,表現也更佳。因此,社會對於「性別」不應有任何歧視,行政院亦在組織再造後成立「性別平等處」,並設有「性別平等委員會」,由院長親自主持。此外,政府也將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內國法化,落實性別平等。
  談及臺灣的新住民,總統說,臺灣本來就是個移民社會,不論「先來後到」,都享有平等地位,在他上任前,外籍配偶及大陸配偶申請歸化或定居必須提出財力證明,他將該規定取消,並且將大陸配偶身分權取得的時間,由八年縮短至六年;近來行政院更進一步提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希望讓大陸配偶與外籍配偶享有同等條件,最快四年即可取得身分證,以盡力消除一切歧視,盼有助於心理健康。
  總統強調, 國人對身體健康的重視遠勝心理健康,但現代社會憂鬱症的發生率較過去為高,因此除希望民眾多運動,以促進心理健康,亦樂見國內校院及相關單位開始重視及耕耘相關領域,期盼透過政府與民間單位的齊心努力,提升社會大眾的心理健康。
  包括行政院衛生署署長邱文達、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陳為堅、「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魯中興、立法委員尤美女、楊玉欣及王育敏等均出席是項活動。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