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上午與觀光產業團體座談,並就近年來我國觀光產業蓬勃發展後所衍生之議題,期許業者與政府齊心協力,共謀解決方案,讓臺灣觀光產業健康成長。
總統於致詞時表示,從今年2月起,他陸續邀請司法改革團體、新移民及醫事等公民團體舉行座談會,今天則是與觀光產業團體座談。每次座談結束後,皆會根據會議結論追蹤相關部會的執行進度,有些提議甚至一個月即付諸實現,部分建議即使尚未落實為政府政策,但相關改革亦持續進行中。
談及觀光業的發展,總統指出,來臺旅客人次從民國96年的372萬人次,97年的384萬人次,98年的430萬人次,99年的550萬人次,直到100年增至608萬人次,今年估計可達700萬人次,105年更可望創造1,000萬人次的佳績。 因應外國旅客數量大幅增加,他於3年前即呼籲我國觀光產業應增加投資並改善品質,尤其今年陸客來臺將超過200萬人次,港澳觀光客則近100萬人次,日本、東南亞及歐美觀光客亦持續增加,而我國觀光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陸續出現一些問題,值得警惕。
針對陸客來臺問題,總統表示,今年陸客來臺人次約占來臺旅客人次的三成,所出現的問題包括來臺旅遊團費不斷降低,當地甚至推行「零團費」遊臺方案,導致臺灣旅行社必須靠購物行程抽取佣金的不非正常現象;此外,大陸當地組團旅行社數量不多,而我國共有幾百家旅行社經營陸客團業務,雙方協商時對我方極為不利。
總統認為,臺灣歷史上從未有如此數量龐大的外來觀光客,這對於我國軟實力的增加、觀光收益成長,以及國民與外界的互動交流皆具正面價值,值得國人珍惜;此外,臺灣的觀光產業不能僅靠美食、美景,也要靠美德,讓外國觀光客感受到我國的軟實力,從觀光發展的角度而言,能夠吸引觀光客一來再來,才是永續經營之道。
總統提及,為推廣臺灣觀光產業,近年來交通部觀光局在國內外推出許多廣告,此外,臺灣觀光亦屢獲國際媒體肯定,例如「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旅遊雜誌及美國「福斯」媒體(Fox media)等對我國觀光業皆有高度評價,甚至高鐵也成為臺灣旅遊的新亮點,證明我國觀光業之發展深具優勢。
總統強調,來臺旅客人次增加令他甚感欣慰,但由此衍生的旅遊品質降低及其它問題亦令人憂心,因此,他邀集觀光產業團體及政府相關部會出席今日的座談會,期盼共同找出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讓我國觀光業得以健康成長。
與會者包括「臺灣觀光協會」副會長戴啟珩、「中華民國旅館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徐銀樹、「高雄市觀光協會」理事長黃金祥、醒吾科技大學教授李銘輝、「南村落飲食文化空間」總監韓良露及「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姚大光等。會中分別針對「便捷國際旅客來臺,拓展客源策略」、「如何提升與優化我國旅遊環境」及「強化現有觀光資源,發展地方特色旅遊」等三大議題交換意見。同時,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振川、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吳英毅、行政院衛生署長邱文達、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孫大川、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戴遐齡、財政部次長曾銘宗、文化部次長林金田、外交部次長史亞平、經濟部次長卓士昭、交通部次長葉匡時、交通部觀光局局長謝謂君、內政部營建署署長葉世文,以及教育部、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大陸委員會、經濟建設委員會、農業委員會、青年輔導委員會及勞工委員會等相關部會代表亦在座聽取建言並回覆提問。
總統在聽取與彙整各代表意見後,針對各項討論議題做出裁示。有關免簽證待遇及直航等促進旅客來臺措施,總統除指示外交部及交通部重新審慎思考能否進一步開拓市場,並期許有關部會配合國家發展,隨時空環境改變而檢討、嘗試,以展現行政團隊求新求變的態度。
針對交通議題,總統也指示交通部積極主導,開發更多的旅遊交通工具,讓旅客的往來不受限於傳統空運或小三通,而能進一步開拓新的交通走廊。
談及大陸觀光客人數大量增加所引發的挑戰,總統認為,目前癥結點在於「不患寡而患不均」,因此,政府與觀光旅遊業者應共同商討如何做好分流及總量管制等工作,並建議地方政府加強規劃,使觀光景點不至因過度擁擠而引發安全疑慮。
總統強調,「安全品質不能打折扣」,因此,不論小火車、大火車或遊覽車,均應以「零事故」為目標,交通部應拿出鐵腕作風、加強稽查,同時做好熱門景點相關規劃事宜。
總統並要求與會相關部會針對今日討論議題研擬改革時程表,逐步完成工作。總統最後重申,未來國內各界除應儘速增加自身準備程度,持續增加觀光客數量,也應盡力提高觀光品質,讓觀光客願意再訪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