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1年11月23日
總統與青年有約-國立高雄餐旅大學
馬英九總統上午由總統府國策顧問蔡圖晉、副秘書長熊光華及教育部次長林聰明等人陪同,前往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與該校學生進行「迎接產業起飛,創新生涯機會」青年有約座談。
總統致詞時表示,國立高雄餐旅大學2年前由技術學院改制為大學,並廣設碩、博士班,係我國第一所以餐旅為主題的大專院校。該校成立17年迄今,已培育1.5萬名傑出校友,其中該校校友李承軒擔任我友邦元首史瓦濟蘭國王恩史瓦帝三世陛下(H. M. King Mswati III)之御廚,今年4月他出訪史國時所享用的早餐,即由渠所準備,令人印象深刻。
總統說,他於民國96年5月造訪南投縣日月潭時,發現當地船家雖購置新船,卻無人搭乘;為解決船家困境,他競選總統時,特別提出觀光發展政見,除將觀光業列為六大新興產業之一,並開放中國大陸觀光客來臺。而來臺旅客亦由民國96年372萬人次、97年384萬人次、98年439萬人次、99年556萬人次,快速成長至去年608萬人次,今年更上看700萬人次,預計民國105年可望突破1千萬人次,並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總統進一步指出,臺灣觀光業近年來如此繁榮,一般認為係因開放陸客所致,但以去年608萬來臺旅客為例,陸客僅占3成,約180萬人次,其他則以日本及東南亞旅客為主;此外,今年來自香港與澳門的旅客亦由以往80萬人次上看至100萬人次,且多為自由行背包客,人數創歷史新高。
總統也談及,日本旅遊作家青木由香(Aoki Yuka)曾於本府治國週記中談到臺灣觀光業擁有「美景」、「美食」與「美德」等三大令人感動的因素,其中「拾金不昧」精神係我國觀光品牌中最重要的要素,進而讓世界感受到我國為一安全、熱情與好客的國家,並成為我未來競爭優勢。
展望未來,總統認為,我國觀光業發展除須增加旅客數量外,更須加強旅遊品質及增加投資等事項。在旅遊品質提升方面,包括遊覽車司機不足、觀光景點秩序,以及若干經營與管理成效等問題均待改善;此外,政府開放陸客來臺後,民間投資已高達新臺幣數千億元,並吸引世界級連鎖旅館來臺駐點,但政府公部門投資則與實際需求存在些微差異,此亦須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
隨後,總統分別與該校4名學生進行對談,聽取渠等分享技職體系求學與實習歷程及跨領域學習經驗。針對其中一名學生反映職場兩性平權問題,總統強調,我國目前仍存在兩性同工不同酬現象,女性薪資僅為男性81%,雖較以往進步,但仍有改善空間,政府日後亦將修改法令與制度,提供更加平等的環境,以創造女性職場發展空間;此外,對於家中育有2歲以下幼兒之夫妻,雙方亦可申請一年的育嬰假,並可請領在職薪資6成津貼,時間長達6個月,目前申請案件已達40萬件,政府補助金額更高達新臺幣80至90億元,為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20個經濟體及東亞與太平洋地區14個經濟體中唯一提供該項福利的國家。
總統也向現場同學提出「臺灣觀光服務業優勢為何?政府應如何運用該項優勢?」及「接待國外訪客時,如何在3分鐘內有效介紹臺灣觀光環境?」2大問題,希望現場同學們表達意見。其中一名馬來西亞籍交換學生認為,臺灣的觀光優勢在於人民充滿熱情,並熱於助人。總統也回應表示,目前在臺僑生以馬來西亞籍最多,但以往馬國僑生除就讀醫學系及工程學系外,其它學歷均不予承認,經與馬國政府交涉,現已簽訂協議,相互承認137個大專科系,此舉將有助於提升未來馬國僑生來臺就讀人數。
此外,總統也詢問現場同學有關「政府目前推動兩岸交流之速度」問題,其中選擇「適中」選項人數居多。
總統指出,政府一向秉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原則,並以「以臺灣為主及對人民有利」之理念推動兩岸交流。教育部亦計劃明年增加承認中國大陸學歷之學校數量,以及擴增來臺陸生之類型,未來對岸專科學校畢業生可望來臺就讀二年制技術學院。
總統也再次重申政府開放陸生來臺之目的有三:首先,希望兩岸青年在人生早期階段即能認識彼此,因為兩岸永久和平及共同繁榮須靠渠等傳承;其次,希望陸生來臺後,與臺灣學生學習如何合作與競爭;第三,因臺灣教育資源較為豐富,政府計畫打造臺灣成為「亞太高等教育重鎮」,並藉此引進各國學生,讓臺灣學生不必出國門,亦能學會「不卑不亢、將心比心」的國際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