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1年11月22日
總統出席法務部「2012年臺灣廉政治理研討會」開幕式
馬英九總統上午由法務部長曾勇夫及廉政署長周志榮陪同,出席法務部「2012年臺灣廉政治理研討會」開幕式,重申政府落實反貪倡廉之決心。
總統致詞時表示,不論在任何時代,「廉能」均是政府必須追求的目標,我政府亦追求兼顧「廉」與「能」的展現。以「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TI)所公布全球前10名的清廉國家為例,均為治理良好的先進國家,足證國家的廉政表現與其競爭力成正比。
總統指出,我國在世界各種競爭力評比方面皆名列前茅,以今年「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發布的「全球競爭力評比」(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來看,我國競爭力分數連續3年進步,排名全球第13名;其中「政府行政法規累贅程度」名列全球第10名,進步20名;在「開創新事業需要的行政程序」名列第8名,進步26名;另在公部門「道德與貪污」的細指標部分,則維持中上的優勢。
總統說,4年多來,政府在「反貪倡廉」方面著力甚深,例如我國在民國97年設置「中央廉政委員會」,要求中央及地方政府設立「廉政會報」,定期檢討各機關內部廉政議題,並以「國際透明組織」倡議的「國家廉政體系」 (National Integrity System) 概念及《聯合國反貪腐公約》(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 UNCAC)的條文為基礎,推動各項廉政工作。長期以來,政府以落實廉政「四不」為目標,即建立以廉潔為榮的觀念,使公務員「不願貪」;儉以養廉,使公務員「不必貪」;周全法令與內控,使公務員「不能貪」;有效偵辦,使公務員「不敢貪」。
總統談及,政府依據《反貪腐公約》於2011年在法務部下成立「廉政署」,使其能與特偵組、法務部所屬各檢察署、調查局合作,分進合擊,共同執行肅貪工作。在法規方面,2011年通過增訂「不違背職務行賄罪」,新法將可杜絕過去「收錢有罪,送錢沒罪」的不良社會現象。此外,目前正由法務部研議訂定《揭弊者保護法》,以強化對「貪腐揭發者」的保護。
總統提到,4年多來政府偵辦多起貪瀆案件,包括前高院法官涉嫌集體收賄弊案、海關人員涉嫌集體貪瀆案、公立醫院醫師涉嫌詐領健保給付案、國中小學營養午餐學校人員涉嫌收賄案、前行政院秘書長涉嫌關說受賄案、前消防署署長涉嫌受賄案、水利署河川局局長等涉嫌工程舞弊案、新竹五峰鄉長等涉嫌工程集體舞弊案,以及最近的交通部鐵路局副局長涉嫌綁標等重大貪瀆案件,全都依法偵辦,不怕家醜外揚,無論涉案者身分地位為何,一律勿枉勿縱、偵辦到底,充分展現政府的肅貪決心。
總統進一步指出,雖然反貪的工作並非一蹴可幾,但經過政府近幾年的努力,數據顯示我國貪瀆犯罪率正在降低,以「案件數」而言,從民國97年每萬件犯罪起訴案件中,有26.6件以貪瀆罪名起訴,至101年已降為20.67件,改善22%;以「人數」而言,97年每萬名犯罪起訴被告中,有65.22人次以貪瀆罪名起訴,至101年已降為41.57人次,進步36%;此外,「定罪率」亦有所提高,涉嫌貪瀆起訴案件經判決有罪確定者,從97年的69.9%,提升為目前的77%,增加約一成。換言之,我國已逐步朝向「降低貪瀆犯罪率、提高貪瀆定罪率,以及保障人權」的執政目標邁進。
總統強調,「人民的信賴是政府最大的資產,貪污則是人民信賴最大的腐蝕劑」,打造「受人民信賴的廉能政府」是他執政以來的一貫目標,期待透過此次研討會,能更加落實此一理念;此外,儘管面對嚴竣的全球經濟環境,政府的肅貪作為一刻也不能鬆懈,更要確保廉能價值普遍落實於政府治理當中。
今天到場出席開幕式的國際貴賓包括「比利時聯邦檢察署」檢察官Jean-Pascal Thoreau、「澳洲新南威爾斯洲反貪獨立委員會」評估部門經理Jacqueline Louis Fredman、「新加坡貪污調查局」首席特別調查官李俊強、助理處長羅運明、「國際透明組織」亞太部東亞暨南亞區高級主任廖燃,以及「英國劍橋大學國際經濟犯罪研討會」主席Saul M. Froomki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