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1年11月11日
總統視察「愛臺12建設─便捷交通網『金門地區港埠建設計畫:料羅港碼頭整建工程』」暨訪視「金門綜合醫療大樓」興建工程
馬英九總統上午由福建省政府主席薛承泰及金門縣長李沃士陪同,視察「愛臺12建設─便捷交通網『金門地區港埠建設計畫:料羅港碼頭整建工程』」,關心當地各項交通建設與民生發展,下午則前往署立金門醫院訪視「金門綜合醫療大樓」興建工程,並與地方人士交流意見。
總統上午致詞時表示,昔日金門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歷史背景,在發展上受到許多限制,所以自解除戰地任務以來,為回饋金門過去為國家社會所做出的犧牲與貢獻,政府更加積極建設金門,期改善金門居民各項生活品質。
總統說,近年來隨著兩岸互動頻繁,人民往來日趨熱絡,金門已成為臺灣與廈門地區最便捷的客貨運輸樞紐,不論是旅客人次或貨運量均屢創新高,導致原來的碼頭、機場等交通設施已不敷使用,於是政府陸續投注經費,提升各項交通設施的容量與品質,例如:尚義機場第1期擴建工程完工後,航廈容量由原本的每年105萬人次,提升至每年230萬人次,待後續工程完成後,預期容量將可提升到每年390萬人次;又如,料羅港碼頭整建工程目前已展現預期效益,相信未來更能進一步提升服務能量,滿足持續成長的貨物儲運需求。
總統談及,交通部已將金門大橋的功能定位為「三分交通、七分觀光」,此橋比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距離更長,不僅具有連結大、小金門的交通功能,更可彰顯兩岸和平發展的成果,未來可望成為兩岸觀光新地標。
總統指出,政府在規劃各項建設時,最重要是必須預先掌握未來發展趨勢,是故當初提出兩岸大三通構想時,即已預擬避免金門被邊緣化的策略,使金門可以發揮兩岸客貨運「部分中轉」的功能;此外,前幾年的「亞太營運中心」計畫確實是一步跨世紀好棋,惜其後因「戒急用忍」政策未能實現,而今政府仍延續此一良好方案部分構想,即希望達到「壯大臺灣、連結亞太、布局全球」的整體目標。
下午,總統視察署立金門醫院「金門綜合醫療大樓」興建工程時,分別參觀精神科大樓隔離病房、診間、留院病患活動空間,並體驗醫院緊急疏散系統及啟動排煙設備。
在與地方人士座談時,針對民眾提到希望政府派駐直升機協助「後送醫療」等問題,總統於相關部會回應說明後,也分享他擔任臺北市長時認養馬祖醫療服務的經驗,並強調,政府十分關懷金門鄉親的醫療健康,希望相關單位妥適規劃、多管齊下,一方面簡化「後送醫療」程序,讓病患可以迅速獲得最佳救護;另方面則增加當地的專科醫師數量,全面提升在地醫療水準,使「後送醫療」的需求降至最低,最終朝向「零後送」的目標邁進。
總統重申,政府將協助金門縣政府持續推動目前執行中的海、陸、空運等交通及民生建設,使能如期如質完成,為金門打造具國際水準之各項軟、硬體設施,以有效改善金門的經濟發展及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