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1年11月06日
總統出席「第10屆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開幕典禮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由「遠見雜誌」舉辦的「第10屆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開幕典禮,強調領導人須有定見,在掌握最多的資訊,並做出最好的決策後,即應勇往直前,「雖千萬人,吾往矣。」
  總統致詞時首先談到我國對外經貿議題,總統表示,政府原盼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即可依循其多邊協商體制為我國有效拓展全球市場,惟因「杜哈會談」停滯不前,各國又回到以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為主的情勢。他上任前10年期間,我僅與中美洲5邦交國簽訂4個自由貿易協定,貿易量占我整體貿易量的千分之二。為突破此一困境,他上任後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基礎恢復兩岸協商,至今已簽署18項協議及2項共識,並與第2大貿易夥伴日本簽署投資保障協議。此外,政府也調降營利事業所得稅及遺產贈與稅,希望藉由鬆綁法令,為臺灣打造自由、開放及有利經營的環境。
  總統指出,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所公布的「2013年全球經商環境報告」,我國「經商便利度」名列全球第16,較去年進步9名,更較他上任前進步45名。儘管我國在亞洲已領先日本與韓國,但仍落後新加坡及香港,因此我們仍須以開放為原則、限制為例外,為促進經濟發展而努力。
  為呼應本屆大會主題—「世界變局與新領導力」,總統也以「兩岸經濟協議」(ECFA)及美牛案為例,說明政府雖飽受批評,但「對的事情就要堅持到底」,執政團隊應設法說明、溝通,凝聚共識,即使過程中須付出代價,但為了臺灣長遠美好的未來,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
  針對兩岸關係,總統重申,政府將朝擴大與深化兩岸交流、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與中國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互設辦事機構,以及通盤檢討與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三項目標而努力,希望促成雙方交流的穩定、公平及和諧。
  隨後,總統與「理律法律事務所」所長陳長文、「嘉新水泥公司」董事長張安平、「夢想學校」創辦人王文華及「遠見雜誌」發行人王力行對談,就促進就業、協助企業轉型、扶植文創產業及發展兩岸關係等議題,廣泛交換意見。
  針對青年失業問題,總統指出,政府除整合經濟部、教育部、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及勞工委員會的力量,長期推動「協助青年就業接軌方案」,並全力改善經濟環境,使景氣對策燈號從過去連續10個月的藍燈,轉為今年9月的黃藍燈,顯見經濟情況已獲改善。
  總統認為,我國經濟雖有所成長,但實質所得卻未見提升,重要因素之一即係產業結構未適時轉型,因此未來國內產業除須維持既有效率,亦應增加創新及加值等面向,使臺灣產業在世界體系中扮演關鍵元件與精密設備提供者的角色,如此才不易被他人取代。
  談及「臺灣之光」近年來在全球各地的傑出表現,總統舉例,我國在今年德國紐倫堡發明展中,獲得22面金牌、29面銀牌及32面銅牌,證明臺灣青年學子極具競爭力;然而,如何將發明品轉變成商品,亟需政府與各界共同努力。總統進一步指出,政府挹注國發基金100億元發展文創產業,現已獲致具體成果,希望未來有更多青年才俊投入此領域,一方面展現我國軟實力,另方面也紓緩國內青年失業問題。
  針對王發行人引述美國知名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的觀察,認為世代差距及科技發展促使全球領導者須做出快速而短視之決策,總統回應表示,全球政治人物均面臨做「領導者」(leader)或「跟隨者」(follower)的難題,因而,領導者應依據最完整的資訊,審慎評估現狀與未來後做出決定。以電價調整政策為例,政府於回應民間聲音、同意緩漲電價的同時,亦決定將電價「市場化」,採浮動機制,每3個月檢討1次,即在建立讓民眾安心的制度。
  總統強調,民意並非一成不變,領導人須有定見,在掌握最多的資訊,並做出最好的決策後,即應勇往直前,「雖千萬人,吾往矣。」
  談及由東協(ASEAN)所領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總統指出,我國因應原則為「各方接觸、逐一洽簽」,因此並不排除加入。總統認為,臺灣已經大幅度落後韓國與新加坡,因此須急起直追,「只要有機會,我們都願意抓住。」
  針對兩岸領導人互訪議題,總統重申,他上任後即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希望兩岸以對等、互惠及尊嚴的方式交往。總統認為,雙方領導人互訪在此階段並不具迫切性,深化與擴大兩岸交流才是我們目前最應努力的方向。
  最後,總統頒發「2012華人企業領袖終身成就獎」予「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表彰其對華人社會的卓越貢獻。包括「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及美國「百人會」會長吳建民均出席是場開幕典禮。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