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1年11月05日
總統出席「中華民國101年僑務委員會議」開幕典禮
  馬英九總統上午由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吳英毅陪同出席「中華民國101年僑務委員會議」開幕典禮,除歡迎僑胞們從全球各地回國,並期勉僑界與政府共同努力,不斷創新成長,讓臺灣具有世界級的國家競爭力,成為亞太經貿關鍵樞紐。
  總統致詞時首先推崇僑胞百餘年來在中華民國不同的歷史階段中,扮演「革命建國」、「抗戰救國」、「投資報國」與「愛心護國」等重要角色,對國家貢獻卓著。今年會議主題為「迎僑青 聚僑心 壯僑社」,且首度有35位僑社青年代表加入,期盼能為僑務工作注入活力,邁向新境界。
  總統指出,「造林」與「減碳」為政府重要政策,各界僑胞也以行動展現對臺灣的愛護,參與「愛臺12建設-綠色造林」計畫,將捐款轉化為種植樹木,總計面積達30餘公頃,每年減碳1,218公噸,殊值肯定。事實上,政府積極推動節能減碳已有一定成果,2008年減碳成果為4.1%,2009年超過5%,2010年、2011年排碳量雖分別增加6.2%及2.85%,但能源使用效率皆維持在2%以上,仍屬不易。政府希望透過這些努力,能讓排碳量在2020年回到2005年排放水準、2025年回到2000年排放水準,以符合對國際社會的承諾。
  針對經濟議題,總統表示,2年前我與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大陸簽訂「兩岸經濟協議」(ECFA),今年8月又簽訂「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兩岸海關合作協議」以及「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目前刻正進行「兩岸經濟協議」後續談判,希望能在「服務貿易」及「貨品貿易」項目獲得共識,有所進展。此外,我與第二大貿易夥伴日本之交流亦日趨密切,近2年來,兩國航空班機增加45%、航點增加90%;去年雙方簽署「臺日投資保障協議」後,今年日商來臺投資案件成長26%,居外商第一位。另方面,今年1至9月,華僑投資金額達新臺幣39.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7.4%,顯見臺灣具有吸引外資之優勢。
  總統談到,我國與新加坡和紐西蘭協商經濟合作協定的進展也相當順利,並與馬來西亞等其他亞太國家展開洽簽經濟合作協定之可行性研究。此外,美牛問題已獲解決,臺美亦將重啟「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談判預備性工作,未來政府將持續努力創造加入「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之有利條件,以利經貿發展。
  總統說,臺灣的經濟表現在國際各項評比中皆相當優異,例如今年「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調查顯示,臺灣「投資環境」評比列居全球第4;「世界銀行」發布「2013年全球經商環境報告」,我國「經商便利度」名列全球第16,並較2008年進步45名。
  談及近來經濟情勢,總統認為,我國今年出口在連續衰退6個月後,9月份終於轉正,年增率成長10.4%;此外,在景氣燈號連續10個月呈現藍燈之後,9月之景氣燈號已轉為黃藍燈,顯示經濟景氣刻正好轉當中。面對此次全球經濟風暴,總統說,「國人沒有悲觀的權利,也沒有悲觀的必要」,因為臺灣基本體質良好,也擁有相當優勢,相信只要國人共同努力、不斷創新成長,必能讓臺灣具有世界級的國家競爭力,成為亞太經貿關鍵樞紐。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