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1年11月02日
總統接見歐洲議會友臺小組副主席及國際自由聯盟總會長范巴倫(Hans van Baalen)
馬英九總統上午在總統府接見歐洲議會友臺小組副主席、國際自由聯盟總會長范巴倫(Hans van Baalen),雙方針對臺歐經貿關係、經濟振興政策及東海主權等議題,廣泛交換意見。
針對雙邊經貿關係,總統指出,歐盟是我第4大貿易夥伴,並為我國最大的外資來源,投資金額超過302億美元,約占整體外資的30%;我國則是歐盟在亞洲的第7大及全球第19大貿易夥伴,去年雙邊貿易總額為526億美元,較前年成長8%,顯見雙邊經貿關係之密切。
總統認為,歐盟身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應儘早與我進行經濟合作協議相關協商,以免在亞洲地區落後於其他貿易競爭對手;雙方可先進行個別的可行性研究,之後再適時推動共同的可行性研究,俟一切完備後,即可隨時展開相關經濟合作協議之協商。
總統表示,我國除擴大對新興經濟體及伊斯蘭世界等地區的貿易,在兩岸經貿往來部分,亦設法改變經濟合作型態,以因應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趨緩所帶來的挑戰,期讓我方產品以更有效的方式銷往大陸。同時,我政府亦刻正與新加坡及紐西蘭洽談經濟合作協議,希望能進一步促進經濟自由化,讓臺灣更為開放,以快速融入世界經貿體系。
總統強調,我國內產業雖效率高,但有創新及品牌不足等問題,未來將朝發展關鍵元件與精密設備,以及建立自有品牌等目標而努力。面對當前經濟情勢,我政府除須確實檢討,亦應提出新政策,期將危機化為轉機。
談及東海主權爭議,總統表示,歐盟外交暨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艾希頓(Catherine Ashton)業於9月25日發布聲明,敦促相關各方尋求和平及合作的方式解決爭議,與他在8月5日所提出的「東海和平倡議」精神完全一致。
總統進一步指出,他上任後即期許中華民國成為「和平締造者」、「人道援助提供者」、「文化交流推動者」、「新科技與商機創造者」及「中華文化領航者」等5種角色。總統說,此次針對東海領土爭議所提出的倡議,即係參考歐洲處理北海爭議的方式,歐洲人民以睿智方式實踐「主權不能分割、資源可以分享」的理念,尤其令人敬佩。
范巴倫副主席則對我盼與歐盟洽談相關經濟合作協議,表達高度支持之意,並推崇我國將東海議題訴諸於國際法,以和平方式解決爭議,令人欽佩,希望中國大陸及日本亦能深切瞭解,國際法乃此議題唯一的解決途徑。
范巴倫副主席也提到,臺灣內部能否就兩岸關係取得共識至為重要,因此他訪華時,均對總統及反對黨領袖一再重申,希望雙方能採取一致方向,如此方符合國家利益,而總統目前為兩岸關係所打下的基礎,應可做為未來所有臺灣執政團隊的重要參考。
此外,總統與范巴倫副主席均一致推崇發展潔淨能源(clean energy)的重要性,總統並向訪賓說明我國節能減碳的目標及過去4年多來的成果,雙方皆盼相互學習,進一步為環境保護而努力。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楊進添、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甘逸驊及外交部次長史亞平等人均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