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1年10月31日
總統接見第34屆榮民節「榮民楷模、青年(榮民子女)楷模」暨「海外榮光聯誼會」代表
馬英九總統上午接見第34屆榮民節「榮民楷模、青年(榮民子女)楷模」暨「海外榮光聯誼會」代表,高度肯定榮民對國家社會的貢獻,並強調政府將續秉妥善照顧榮民、維護軍公教人員尊嚴的政策,絶對不會有任何改變。
總統致詞時表示,10月31日是蔣公誕辰紀念日,同時也是「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成立58周年慶,榮民在光復臺灣、保衛臺灣、建設臺灣到守護臺灣的每個歷史階段,均扮演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能於今日與「榮民楷模」、「青年楷模」及「海外榮光會代表」會晤,深具意義。
總統指出,此次獲得楷模殊榮者包括朱靖生、孟增榮及張紹南等榮民,渠等卸下軍甲後,將「保國衛民」的情操轉化成「關懷鄉土」的大愛,慷慨捐出儉樸度日的積蓄以回饋社會、造福人群,令人欽佩。
總統提到,社會上有許多為善不欲人知的榮民前輩,包括2011年榮獲《富比世》(Forbes)雜誌「亞洲英雄行善榜」的洪中海,渠將畢生積蓄600萬元全數捐給榮民遺孤;另有臺中的尹殿甲,捐出數百萬元行善,自己則身居簡陋,甚至連他日前探視時所致贈的10萬元慰問金,渠亦當場表示將再捐出,令在場人士感動不已;臺南已故老榮民李希文在生前分別捐贈「瀛海中學」300萬元及「臺南高商」500萬元,讓青年學子可以安心就學,為感念渠之義行,他曾赴該兩所學校親頒匾額並為其紀念花園動土,以褒揚李老榮民畢生的貢獻。
總統談及,自他上任以來,積極改善兩岸關係,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不統、不獨、不武」原則,並在「九二共識」及「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迄已取得實質成果,與對岸共簽署18項協議及達成2項共識,讓臺灣海峽展現和平曙光。
總統說,在他未來三年多任期中,政府將持續擴大並深化兩岸交流、推動兩岸互設辦事機構,並通盤檢討修正《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以符合時代要求,讓兩岸和平的發展可長可久;而臺海關係的和平發展已獲得舉世肯定,不僅我國與日本、美國等各國的關係獲得提升,給予我國人免簽證或落地簽證的國家及地區,亦由54個大幅增加至129個,足以顯示國際對我國人素養及護照防偽科技的高度肯定。
總統進一步指出,關於近來釣魚臺列嶼的爭議,他於8月5日《中日和約》生效60周年時提出「東海和平倡議」,主張相關各方應同時擱置爭議、展開對話、共同開發資源。我國亦將在國際社會持續扮演「和平締造者」角色,為創造兩岸及東海的和平而努力。
針對各界關心的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事,總統指出,政府未來將秉持「照顧弱勢」及「照顧作戰演訓傷亡官兵及其眷屬」等原則處理此案,以兼顧健全政府財政並符合社會公義。總統強調,此改革乃基於時代環境背景變遷,並為因應國內外經濟不景氣所必須採取之措施,盼軍公教人員均能共體時艱。此外,政府將戮力改善各項投資經營環境,續秉妥善照顧榮民、維護軍公教人員尊嚴的政策,絶對不會有任何改變。
訪賓一行約70人由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曾金陵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