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1年10月29日
總統接見德國國會議員勇格(Franz Josef Jung)伉儷
馬英九總統上午接見德國前國防部長、現任德國國會議員勇格(Franz Josef Jung)伉儷時,高度肯定德國經驗為臺灣處理兩岸關係及東海爭議帶來許多啟發,深盼持續促進雙方的交流與合作。
總統致詞時指出,德國係我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夥伴,近年來,雙方在許多領域皆密切往來,例如我與德國於去年簽署「臺德青年打工度假協定聯合聲明」,總計200個名額,申請人數非常踴躍,顯見該國對臺灣青年的吸引力。
總統表示,德國是他最常造訪的歐洲國家之一,自1985年起已15度訪德,他在考察期間曾參訪西德設置在東德的代表辦公室,深入瞭解兩德關係,對其日後推動兩岸關係極具助益。而臺灣在制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設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時,在相當程度上亦參考了德國經驗,並配合我方特殊情況進行修正,顯見德國經驗對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性。
總統進一步指出,兩德於1972年簽訂《基礎關係條約》,使雙方在對立多年後,藉由協議穩定關係,續於1990年邁向統一。當時他亦前往德國考察,瞭解上述過程中所引發的問題,從而得到許多啟發,並供做日後處理兩岸事務的參考。
總統認為,德國除對外改善與法國的關係,對內亦有效處理「兩個德國」之問題,使歐洲在過去60年間維持長期和平,日前歐盟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可說是實至名歸。
針對釣魚臺列嶼議題,總統強調,他已提出「東海和平倡議」,除堅持捍衛我主權及漁權,並強烈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共同開發及分享資源,該倡議提出後已受到世界各地廣泛注意。
總統向訪賓說明,我方對該議題的處理方式係參考歐洲北海爭議的經驗,當時德國、丹麥及荷蘭等國將爭議提交予海牙國際法庭,之後於1969年做成著名的「北海大陸礁層案」判決,為諸多關鍵議題提出解決理念。對於德國在歐洲發展歷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並提供許多值得參考的事例,總統特別表達高度肯定與敬佩之意。
總統表示,此次訪團成員許多皆為舊識,早在1985年他訪德期間即已建立深厚情誼,期盼訪賓一行來華期間能深入瞭解我國,並持續促進彼此的合作與交流。
訪賓一行尚包括「德國儲蓄銀行聯合會」前主席哈喜司(Heinrich Haasis)、「歐洲經貿學院」教授勞克(Kurt J. Lauk)、「德國聯邦資方聯合會」主席葛納(Reinhard Goehner)、「德國私營廣播及電視媒體協會」主席竇茲(Juergen Doetz)及「安登小組」秘書長亨克(Bernd Huck)等人,由「德國在臺協會」處長紀克禮(Michael Zickerick)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甘逸驊及外交部常務次長史亞平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