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1年10月26日
總統與青年有約:天主教私立公東高級職業工業學校
馬英九總統上午前往臺東縣天主教私立公東高級職業工業學校,與該校學生進行「青年有約-落實技藝傳承,打造技職未來」座談,除期勉學生具備專業、語言及品格等三大提升競爭力之要素外,並說明政府致力改善花東聯外交通之成果。
總統致詞時首先肯定公東高工師生在全球各大發明展中表現優異,去年共奪得12面金牌、16面銀牌、8面銅牌及4面特別獎之殊榮。尤其該校曾面臨招生不足問題,但透過「師徒制」方式,讓畢業校友回校擔任教師,傳授學生理論與實務經驗,因此目前校方不僅招生額滿,在國際各項競賽中更是名列前茅。
總統強調,他一向重視國內技職教育發展,於臺北市長任內,即任用大安高工校長擔任市府教育局長;就任總統後,去年亦通過「公私立高中職免學費」政策,進而促使我國與日本、德國及澳洲並列為全球4大技職教育發展典範,此外,並與越南、泰國及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合作,於10年內引進各國約4,000多名教師赴臺就讀研究所,期能打造我國成為「亞太高等教育中心」。
總統也指出,他於今年國慶演說中特別談及臺灣平均薪資成長緩慢,係因國內產業創新不足及缺乏自創品牌所致,因此政府未來將協助產業界致力發展關鍵元件及製造精密儀器,並鼓勵服務業研發創新模式,以提升產品價值,改變傳統以代工業賺取低廉毛利之情形。
總統認為,提升臺灣競爭力的關鍵在於具備專業、語言及品格等三大要素。技職教育首重「從做中學」,學生在校園中不僅學習理論,更要勵行「實做」;此外,學生須具備語言能力,尤其語言學習無法速成,須透過勤加練習,方能在國際各項競賽中清楚介紹參賽作品;而品格更是教育中不可缺乏之要素,例如公東高工創辦人-天主教白冷會瑞士籍神父錫質平以嚴謹態度及善良、熱誠的心管理學校,便值得學習效法。
總統也談及,錫質平神父曾向他反映,許多來臺多年的外籍傳教士無法享有與臺灣老年人同等之福利。對此,他也請內政部研議,並於去年6月開辦「馬偕計畫」,針對來臺逾25年、年齡超過65歲以上,且對臺有長期貢獻之外籍人士,比照我老年人口享有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或其它福利措施之優惠。
總統也期勉在場學生均能體認「萬貫家財,不如一技在身」之道理,並努力以赴,而他永遠都會跟技職教育站在一起,創造環境讓技職學生追求到更美好的未來。
隨後,總統分別與該校4名機械科及木工科師生進行對談,在聽取學生代表解說發明腳踏車自動打氣筒及學習家具木工之過程,以及教師代表分享留學德國經驗與「師徒制」之優點後,總統也強調,德國工藝技術精湛,縱使經濟不景氣,部分優勢產業亦不受影響,有鑒於此,我經濟部近期亦推動「中堅產業躍升計畫」,透過發展10項基礎工業技術,積極製造「進口替代」產品,並逐步走向「出口擴張」階段,期能讓國內經濟向上發展。
總統也與台下師生熱情互動,並獲該校師生熱烈迴響,學生們分別針對該校師資、課程規劃、設備資源、證照考試檢定、產學合作、實習觀摩及未來就業等議題發問,總統除逐一回覆,並指示在場教育部及行政院勞委會與會代表研議解決方案。
總統強調,5年前他曾搭乘火車自花蓮至屏東,對當地資源匱乏深感歉咎,因此自他就任總統後,除編列10年、約新臺幣400億元的花東建設基金外,並致力改善當地「聯外交通」,積極推動「花東鐵路電氣化」及「瓶頸路段雙軌化」工程,預計明年完工;同時臺鐵公司昨(25)日引進「普悠瑪號」火車,共有17列、136個車廂,明年春節前夕亦可望正式啟用,因此自民國103年起,臺東至臺北的交通時間將可從目前的4.5小時縮短至3.5小時;此外,臺東縣至屏東縣潮州鎮的「鐵路電氣化」及「瓶頸路段雙軌化」工程亦將展開,再配合南迴公路拓寬工程,將可使臺東至高雄的交通更為便捷。
包括天主教私立公東高級職業工業學校董事長黃兆明、校長藍振芳、立法委員廖國棟、臺東縣長黃健庭、總統府資政饒穎奇及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等均出席是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