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1年10月16日
總統出席「2012臺灣競爭力高峰會」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由「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舉辦的「2012臺灣競爭力高峰會」,針對當前經濟情勢,強調臺灣向來在考驗與挑戰中成長,只要能掌握契機提振競爭力,必定可以突破困難、邁向新的高峰。
總統致詞時表示,5年前他曾有機會參與「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舉辦的座談會,向與會許多專家學者暢談政見並請益,2008年當選總統後,即致力於推動兩岸關係、國際關係、政府再造及行政區劃等議題,確已獲致一定成效。
總統以兩岸關係為例指出,他上任後,江陳會談隨即展開,正式恢復中斷10年的協商,其後兩岸關係持續改善,迄今已簽訂18項協議,目前可謂兩岸關係60年來最穩定的時刻;而周邊國家有感於東亞情勢的轉變,亦開始願意和臺灣發展關係,包括我與日本、美國、歐盟及東南亞國協等的關係皆獲改善,目前給予我國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的國家及地區達129個。
儘管如此,總統認為,目前仍有許多議題值得國人進一步關注,包括增加投資、創造就業、教育改革及產業結構的改造等;因此,他在國慶談話中特別強調,臺灣應該發展成為國際經貿體系中關鍵元件和關鍵技術的提供者,也要掌握市場趨勢,發展各種服務業的創新營運模式,才能提高企業的獲利率與勞工所得。
針對觀光業的發展,總統特別指出,今年來臺的國外旅客預估可突破700萬人次,過去要增加1百萬人次的國外訪客,平均約需5至10年,然而,他上任後每年約增加1百萬人次,當中的關鍵因素就是採取「開放」政策--讓臺灣走出去,讓世界走進來。「開放帶來興旺、閉鎖造成萎縮」,從臺灣4百多年來發展的歷史顯示,未來仍應朝此方向往前邁進。
在經貿合作方面,總統談及,「兩岸經濟協議」(ECFA)早收清單所涵蓋的產品僅占所有項目的五分之一,我方刻正與大陸洽商後續事宜,另我們與新加坡和紐西蘭協商經濟合作協定的進展亦相當順利。
總統強調,目前政府在洽談的經濟合作協議都屬「高品質」協議,亦即一旦實施,馬上就減稅95%,甚至降到零,這對臺灣是空前的挑戰,對產業亦難免造成衝擊,但仍是國人必須面對的議題,一定要想辦法化解、從危機中找到轉機。總統並以我國去年與日本簽署「臺日投資保障協議」後,今年1月至8月日商來臺投資的家數名列外商第一位為例指出,經貿議題環環相扣,突破一個困境後,有時會帶來其它的機會,競爭力因此得以逐步提升。
總統表示,「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公布的「2012年世界競爭力年報」,我國總排名第7名,其中「政府效能」部分,由去年第10名躍升至今年的第5名,「基礎建設」項目則由去年的第18名進步到今年的第12名,皆是有史以來進步最大的一年;另,中華民國在世界銀行「知識經濟指數」調查中排名第13;此均顯示我們仍具有相當優勢,政府的當務之急就是如何讓競爭力反映在政府施政上,在低迷的時刻,沈著冷靜,找出我們的優勢與利基,並充分發揮、再創高峰。
包括「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理事長彭錦鵬、總召集人林建甫、執行長謝明輝、「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行政院經建會副主委吳明基、「臺灣綜合研究院」董事長黃輝珍、院長吳再益、「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啟源等均出席是項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