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1年10月13日
總統參訪南臺灣創新園區暨岀席「經貿自由化對我國產業影響座談會(三)」
馬英九總統下午前往南臺灣創新園區岀席由經濟部所主辦的「經貿自由化對我國產業影響」座談會,並參觀「智慧感知床墊」及「即時3D影像手勢辨識技術」,實地體驗我國創新科技的發展成果,以具體行動宣示政府對「改造產業結構、提高薪資水準」的決心。
隨後,總統與經濟部長施顏祥及工業局長沈榮津等共同與廠商代表進行座談,聽取業者對國內產業結構及經貿自由化前景的建言。
總統致詞時指出,我國經貿所面臨的挑戰極為嚴峻,主要競爭對手的自由化程度遠超過我們,以自由貿易協定或經濟合作協定所涵蓋的出口產品比率為例,我國目前未滿5%,然而韓國已達35%、新加坡70%,日本亦達17%,顯見臺灣的自由化腳步嚴重落後。
總統說,他就任前,臺灣的經貿自由化幾乎有10年的時間一片空白,儘管我已與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大陸於2010年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但早收清單所涵蓋的產品僅占所有的五分之一,因此,政府將繼續努力,希望可以在今年底前完成服務貿易項目的談判,續於明年完成貨品貿易部分。
總統進一步表示,我與第二大貿易夥伴日本簽署「投資保障協議」後,已促進日本來臺投資,據統計,今年1至8月來臺投資的外資中,日本位居第一。此外,我與第三大貿易夥伴美國也將重啟「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協商,儘管目前因適逢美國大選,可能到今年底或明年初才有可能重啟談判,但無論如何,「門基本上已經開了」。
總統重申,政府將繼續與他國洽談自由貿易相關協議,以「多方接觸、逐一洽簽」為原則,希望進一步推動我國經貿自由化,以做好加入「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的準備。
總統並引述日前所發表的國慶談話,強調政府「開放為原則、管制為例外」的立場,尤其是我國出口占國內生產毛額的7成,因此不僅要開放,且要開放得快且大。
總統也特別感謝根留臺灣的廠商,並指出,廠商外移是工資始終上不去的重要原因之一,2000年之前,臺灣接單、海外生產的比例僅12%,但2008年他就任前,比例已大幅增至46%。因此,他上任後審慎處理相關議題,迄今僅增加約4%;此外,政府也推出鼓勵臺商回流的計畫,並改善國內投資環境,希望增加臺商回臺的意願。
談及油電漲價,總統強調,我國99%以上的能源須由國外進口,故應按照使用者付費的原則進行調整,讓能源價格能夠市場化及制度化。
針對與會代表對內閣閣員的建言,總統回應,政府定會認真傾聽各界心聲,並檢討政策規劃與執行不盡如人意之處,為臺灣做好長遠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