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1年10月08日
總統出席「第60屆華僑節慶祝大會」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第60屆華僑節慶祝大會」,對華僑在我國民主改革及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諸多貢獻,表達肯定與感謝之意。
  總統致詞時首先肯定華僑在我國革命建國、抗戰救國及投資報國等不同歷史階段,均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在黃花岡72位烈士當中,3分之1以上都是旅居海外的華僑;他並回憶幾年前曾至新加坡晚晴園參訪,庭園中豎立四名參與黃花岡之役烈士的蠟像,渠等係從新加坡返國參與廣州革命而不幸罹難;此種愛國與犧牲奉獻的精神,令他深受感動。
  總統說,許多華僑在革命建國中,不僅慨然捐獻財產,更義無反顧地走上戰場。以「中國戰鷹」陳瑞鈿(Arthur Chin)為例,渠出生於美國奧勒岡州,父親是廣東人,「918」事變後,陳瑞鈿和另外13位華裔青年志願來到中國,渠等是最早參與我國空軍的華僑青年。 抗戰初期,陳瑞鈿曾單獨或與僚機共同擊落6架日本飛機,更兩度身受重傷,痊癒後因無法再駕駛戰鬥機,改為運送戰略物資,至1950年才返回美國。總統說,陳瑞鈿後來成為美國空軍英雄館第一批入選的戰鷹,他亦指示將陳瑞鈿的事蹟列入高雄岡山的空軍軍史館,以表彰渠愛國精神。
  總統指出,政府播遷來臺後,全力發展經濟,從土地改革、進口替代到出口擴張,並訂定《華僑回國投資條例》,鼓勵僑資回國投資,有很多僑資企業在臺灣經濟起飛的初期,協助奠定國家經濟發展的深厚基礎。9月下旬僑務委員會與美國在臺協會(AIT)於中正紀念堂舉辦「華裔移民對美國貢獻」特展,特別提到19世紀末期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的興建,華裔移民貢獻良多。事實上,包括加拿大礦產的開採、中南美洲各國農業的倡導、東南亞地區的開發等,都有華僑努力奮鬥的成果,亦展現出華僑的堅忍、刻苦與創業精神。
  談及經濟情勢,總統表示,回顧過去4年,我國遭遇金融海嘯的侵襲與八八水災的衝擊,政府與民間攜手,秉持著堅忍不拔的精神,一步步克服困難、重建家園;受到歐債危機的影響,今年以來我國出口及經濟成長皆受到衝擊,政府積極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從效率導向轉為效率與創新共同導向的經濟,期望增加更多自創品牌,提高產品價值,進一步改善國內薪資成長緩慢的問題。此外,我國貿易自由化的腳步也必須加快,除了與中國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與日本簽訂投資保障協定,我國也積極與新加坡及紐西蘭等國洽談經濟合作協議;而「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相關談判障礙已經排除,希望能儘速排入議程。
  針對國人赴美免簽,總統提到,現場許多華僑來自美國,10月2日美國宣布將我國納入免簽證待遇國家,成為第129個給予我國免簽或落地簽的國家,更是唯一獲得這項待遇的非美國邦交國,這代表我國民素質受到美方肯定,也顯示過去3年多來,外交部與內政部積極推動護照親辦的政策,成效卓著。往後國人赴美,將可省下簽證費與申辦簽證的時間,對於臺美關係也將有正面助益。
  包括「華僑救國聯合總會」理事長簡漢生、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吳英毅、總統府資政饒穎奇及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等均出席是項活動。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