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1年10月01日
總統出席「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第18屆年會暨第3次理監事聯席會議開幕典禮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第18屆年會暨第3次理監事聯席會議開幕典禮,說明政府提振經濟景氣與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願景與具體作為。
  總統致詞時表示,受到歐債危機的影響,我國經濟從今年開年以來,不論是出口、經濟成長皆受衝擊,迄8月份景氣燈號已連續10個月呈現藍燈,失業率為4.4%、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達3.42%,亦為近年新高。然而,從9月的經濟數據看來,包括製造業生產指數、9月前3週出口由負轉正,以及經濟部長、央行總裁及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等人皆認為經濟景氣刻正好轉當中。
  總統強調,政府不會因此過度樂觀,將積極執行行政院所推出的「經濟動能推升方案」,期能獲致擴大出口、改善經濟結構、創造就業機會、增加投資與網羅傑出人才等成效。
  在排除出口障礙方面,總統表示,2年前我方與中國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後不到兩個月,新加坡即表達與我洽談經濟協議的意向,目前進展相當順利。去年紐西蘭也表達此一意願,雙方於今年5月開始進行正式談判,也希望能儘快有所成果。
  總統說,「兩岸經濟協議」實施以來,當中所涵蓋的工業產品與農業產品出口至大陸的金額與百分比皆超過未列入早收清單的項目,顯示「兩岸經濟協議」確有成果,同時外資也有所增加,尤其日本可利用臺灣做為外銷大陸的基地,投資臺灣的意願因此大為提升。總統並引據「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最新公布的「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指出,臺灣投資環境名列世界第4,僅次於新加坡、瑞士與挪威,以說明政府為改善投資環境所做的努力以及所獲致的成效。
  總統談及,今年7月美國牛肉進口議題解決後,我與美國延宕5年之久的商貿談判終於開始起步,未來我們希望藉由「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與美國進一步談判有關投資、海關合作等議題,逐項以「堆積木」的方式達成經貿自由化目標;包括我方去年與日本簽署「投資保障協議」、今年8月與大陸簽署「海峽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海峽兩岸海關合作協議」及「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等,都是政府為排除對外貿易障礙與吸引外資的具體作為,此外,政府會繼續努力,做得更多、更好。
  總統說,證諸臺灣歷史,「開放帶來興旺,閉鎖一定萎縮」,所謂「開放」,不是只有別人開放市場,我們自己也必須同步開放,但有些產業難免受到衝擊,對此,經濟部已編列950億元預算,將針對可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的產業,提供振興輔導、改善體質與救助紓困等協助,以因應貿易自由化帶來的衝擊。
  總統認為,若我國能順利與新加坡、紐西蘭簽署相關經濟協議,與美方恢復「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協商,我國希望8年內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定」(TPP)的機會就會大為提升,甚至8年的目標也可能提早。此外,政府也會積極參與其餘的經濟整合,絕對不會脫離全球化的主軸,唯有如此,讓我國經濟發展擁有更多機會。
  總統強調,經濟大環境確實不佳,但也有一些正面的訊息,政府會及時掌握這些正面訊息,儘快做出讓人民「有感」的成果。針對8月份蘇拉等颱風肆虐,造成蔬果價格大幅上揚,總統也指出,經過1個多月的努力,目前蔬果價格已趨平穩,政府會繼續改善基礎物資物價上漲的情況,行政院會儘快拿出具體成績。
  總統肯定臺商在發展事業之餘,仍不斷展現善心,從事災害與弱勢救助等,讓國人深刻感受彼此血肉相連的情誼,並期盼與會臺商能利用此次返國的機會,與相關企業及政府官員就關切事項廣泛交流意見,以進一步提升經營績效與擴大我海外市場。
  包括「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黃正勝、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吳英毅、外交部次長柯森耀、經濟部次長梁國新、總統府資政饒穎奇及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等人均出席是項典禮。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