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1年09月28日
總統出席101年「師鐸獎」、第7屆「教育奉獻獎」及資深教師表揚大會暨總統餐會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由教育部舉辦的101年「師鐸獎」、第7屆「教育奉獻獎」及資深教師表揚大會暨總統餐會,除對全國教師從事文化傳承、培育下一代的貢獻,代表國人表達肯定與感謝之意,也期勉教師們弘揚孔學,讓教育多元化發展,並和政府攜手努力,讓孔學邁向在地化及國際化。
  總統致詞時首先表示,在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中,「教育」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國教育成果豐碩,較之他國毫不遜色,例如世界銀行公布「2012全球知識經濟指數」,臺灣排名第13名為亞洲第一,香港、日本、新加坡及韓國則分列第18、22、23及29名。有鑑於此,他在民國100年元旦祝詞所揭示的「百年樹人、百年生機、百年公義與百年和平」國家未來四項願景,其中的「百年樹人」即包括政府預定在民國103年推動「十二年國教」教育工程,以強化我人才之培育,提高國家競爭力。
  總統指出,他在臺北市長任內曾訪問日本東京「浴風會」老人安養院,該院名稱係來自論語:「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此外,每年他祭孔時,均有日本大阪人參與並製作發送日文版之《論語》,足見孔學在世界各地之影響力。因此,政府除應努力讓對臺灣教育有貢獻之教育家入祀,及讓儒學在地化,更應鼓勵全球各地,例如日本、韓國或是越南等地讓著名學者或教育家入祀當地孔廟。總統更以東方武術為例,認為東方武術在制度化之後便朝向國際化發展,所以儒學不必是臺灣的專利,或為我壟斷,而應該讓全世界瞭解2500年前的大教育家至聖先師孔子的理念。由此觀之,政府推動教育,亦應貫徹孔子所提倡之「有教無類」及「因材施教」,以達到「適性揚才」目標,讓教育多元化發展。
  總統強調,政府將努力打造臺灣成為「東亞高教重鎮」。去年臺灣的境外學生已達5萬6,000人,希望在民國109年時,境外學生占所有大專院校學生的比例能達到十分之一,約13萬人,相信此舉必能有助培養臺灣學生將心比心、不卑不亢的國際觀。此外,臺灣教育資源充沛,但仍須培養人才、留住及延攬優秀人才,方能使臺灣軟實力成長,提升臺灣的競爭力。
  總統也舉例,臺北市南港國小退休校長林塗生深受狄治鵬老師身教影響,立志為教育奉獻,培育人才,相信臺灣各地均有許多像林校長及狄老師等,默默為教育付出之師長,令人深感敬佩。
  隨後,總統親自頒發「師鐸獎」,對各得獎人及教育界人士的長期奉獻表達由衷感謝之意。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楊進添、教育部長蔣偉寧也出席是項活動。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