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1年09月22日
總統出席桃園市101年土地公文化節活動
馬英九總統下午出席由桃園市公所舉辦的「101年土地公文化節」,除說明土地公神祉由來及臺灣宗教發展4大特色,並肯定桃園市公所舉辦是項活動,喚起國人對土地的重視。
總統致詞時表示,土地公名為「張福德」,據傳係商朝時代一名基層公務員,官職類似現代里長一職,因服務人民,績效卓著,逝世後為世人所膜拜。閩南人常說:「田頭田尾土地公」,民眾一般於每月初一及十五祭神,但祭拜土地公則為每月初二及十六,並已蔚為風俗;此外,客家人以「伯公」稱呼土地公,形同祖父的兄長,亦象徵對地方長者之尊敬。
總統說,桃園市占地34.8平方公里,轄地範圍共有249座土地公廟,密度高居世界第一,實屬不易,且此次市公所辦理是項活動,亦代表對我民間悠久傳統與文化之尊重,殊值肯定。
總統指出,臺灣宗教文化相當特殊,許多宗教雖來自於中國大陸,但發展卻較對岸興盛,並逐步演化出入世化、企業化、志工化及國際化等4大特色。首先,宗教雖鼓勵民眾出世,但臺灣宗教卻高度入世化,不僅提供社會福利及社會教育,更經營媒體,積極與社會對話;又,各宗教團體管理幹部的能力及學識絕不亞於大企業總裁;再者,臺灣目前已有超過100萬名志工,其中絕大部分為宗教志工,渠等捐獻時間及金錢延續信仰,令人相當感動;此外,臺灣宗教在全球諸多地方均設有據點,部分地區甚至超過50個分部,此乃象徵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隨著移民遍布全球。
總統強調,此次係他第2次參加是項活動,希望透過推廣「土地公文化節」,讓地方發展出一種敦厚的文化,進而喚起國人對土地的重視,並激勵人民向善,共同為生長的土地奮鬥。
包括桃園縣長吳志揚、桃園市長蘇家明、桃園縣議會副議長李曉鍾、立法委員楊麗環、國策顧問范良銹、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及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李嘉進等人均出席是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