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1年09月06日
總統接見101年度全國模範水利小組長代表暨各農田水利會會長
  馬英九總統下午接見101年度全國模範水利小組長代表暨各農田水利會會長一行,除對訪賓長期協助農民守護良田表達肯定與感謝之意,並說明政府推動增進農民福祉的政策與努力。
  總統致詞時表示,農田水利事業充分發揮生產、生態及生活等「三生」功能,重要性不言可喻。他自就任總統以來,為發展臺灣農業,提出一系列的政策,包括今年1月起將老年農民福利津貼由每月6,000元調高至7,000元,並建立日後每4年參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成長率自動調整的機制;100年一期作起,提高各項公糧稻穀收購價格每公斤3元,以維護稻農收益;此外,為便利農民繳交公糧,100年二期作起將稻穀保價收購改變為可以繳濕稻穀,打破37年來只收乾稻穀的規定;另為減輕農民繳交公糧負擔,增加補助農民烘乾、包裝及堆疊費每公斤2元等。
  總統指出,全球氣候極端化的現象日趨明顯,因此政府去年11月修正《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將蔬果依生產成本及市場性質細分為14類,分別訂定不同的救助金額,並提高每類救助額度至50%以上。尤其今年的颱風數量較多,全國各地皆出現農損災情,政府秉持「認定從寬、查報從速、手續從簡」的原則,主動協助農民查報損失,以期在災害發生時能及時幫助農民度過難關。
  總統表示,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前,許多人擔心臺灣農業將沒有未來,然臺灣加入世貿組織十年多來,農業不僅沒有萎縮,反而更加興旺,農民人數雖然減少,但每位農民的生產力卻提高了。此外,政府亦更加重視農業發展,除逐步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精緻農業,並開發新型農漁產品。同時,藉由推動小地主大佃農、增加老農「離農津貼」等政策,也有效減少休耕面積,保育了優良農地。
  總統認為,「開放帶來興旺、閉鎖導致萎縮」,臺灣農業要提升競爭力,必須適度開放。我國與中國大陸簽訂「兩岸經濟協議」(ECFA)後,列入早收清單的文心蘭、火龍果、石斑魚及秋刀魚等銷量都大幅增加;以去年為例,18 項早收產品外銷中國大陸出口值比前一年成長 1.3倍,整體農產品銷售額則成長 26%,對農民收益有很大的幫助。
  總統說,農田水利是農業發展的根本,期盼訪賓秉持對農田水利長期的奉獻與專業,持續協助農民取得各項所需資源,促進臺灣農業永續發展。
  訪賓一行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文德及農田水利處處長張敬昌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公共事務室主任陳永豐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