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1年08月18日
總統訪視宏全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經濟部「鞋類暨運動休閒科技研發中心」及出席「經貿自由化對我國產業影響」中部座談會
馬英九總統上午由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經濟部長施顏祥及臺中市長胡志強陪同,前往臺中市梧棲區訪視「宏全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除參觀該公司瓶裝飲料生產線,並聽取總裁曹世宗簡報該公司追求卓越創新的經營策略。
總統致詞時表示,宏全國際公司創立時僅是一家資本額400萬元,年營收700多萬元的吸管工廠,現在已茁壯成為年營收高達65億元的跨國企業,更於2012年獲得「國家品質獎」的肯定,令人刮目相看。尤其,宏全國際公司發展最新製程無菌寶特瓶,並透過「In─House駐廠策略聯盟」,建立競爭優勢,以「製造業服務化」提供客戶客製化飲料代工,成功創造更多商機。
總統強調,目前臺灣外銷產品涵蓋在「自由貿易協定」(FTA)及「經濟合作協議」(ECA)下,享有零關稅的數量僅占5%,然而韓國的涵蓋率已達40%,新加坡甚至高達70%,而「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定」(TPP)將成為區域內數一數二的經濟整合機制,甚至可能超越歐盟。因此,我國必須儘快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否則國內產業將會失去競爭力。
總統認為,在進行區域經濟整合前,國內產業也要調整心態,尤其「開放帶來興旺、閉鎖導致萎縮」係歷史鐵律,必須踏出這一步才能與全世界競爭。目前經濟部已提出貿易自由化因應方案,將透過振興輔導、調整體質及損害救濟等措施,協助受影響產業逐步轉型。
總統表示,政府會持續打造有利的經貿環境,讓國內企業在國際上競爭沒有後顧之憂,期盼國內企業與政府一起努力,共創臺灣經濟更美好的未來。
隨後,總統前往經濟部「鞋類暨運動休閒科技研發中心」參觀相關設施,並參加經濟部以「經貿自由化對我國產業影響」為主題的中部座談會,與我國出口比重高及面臨高關稅的傳統產業代表進行座談,包括紡織業、石化與塑膠業、機械業及金屬製品業等業界代表。
總統在聽取與會產業代表意見及經濟部回應後表示,2007年韓國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影響我國紡織業、塑膠業及機械業,損失金額達33億美元。因此,2008年他上任後即擬定全盤策略,期能改善臺灣整體經濟環境,其中包括積極與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大陸改善兩岸關係,並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且美國牛肉進口問題解決後,也可望儘速與美國恢復「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協商,包括投資協議及通關服務等項目,而後新加坡與紐西蘭也表達與我洽談經濟合作協議之意願。
總統說,今年3月韓美「自由貿易協定」已生效,政府將加速「兩岸經濟協議」(ECFA)後續談判,納入服務及貨品貿易,進一步提升自由化;同時,也會儘速完成與星紐的「經濟合作協議」,並藉由星紐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定」成員國之身分,讓國內產業即早適應高度自由化的經貿環境,為未來我8年內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定」做好準備。
總統強調,政府一定會協助國內產業做好準備,以「排除障礙、調整心態、八年入T、能快就快」策略,打造公平競爭環境,同時推動振興輔導、調整體質及損害救濟等措施,協助受影響產業轉型,以因應未來的國際競爭。
總統說,目前我國經濟面臨嚴峻的挑戰,「想要出去就要做好準備,現在就是我們行動的時候」,期盼民間與政府配合,一起努力打拚,共度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