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1年08月16日
總統接見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東亞安全學者專家訪問團
馬英九總統上午接見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東亞安全學者專家訪問團,除說明近年來兩岸及臺美關係的進展,並再度重申希望能與美國儘速恢復「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協商以及加入美國「免簽證計畫」(VWP),以進一步深化雙方經貿文化交流。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年1月我國順利完成第13任總統、副總統及第8屆立法委員選舉,再度見證臺灣民主的成熟,也充分展現我人民對推動民主的堅定決心。總統說,上個月美國前駐中國大陸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來華訪問時曾表示,「價值與理念的影響力遠大於軍事力量」,他對此一看法深表認同。
總統指出,4年前他上任後就積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穩定臺灣海峽情勢後,目前來臺的中國大陸訪客迄今累計超過400萬人,在臺就讀的中國大陸交換生及正式生去年超過1萬人,而我人民至中國大陸旅遊的人數則約有600萬人,兩岸人民交流的密切程度前所未見。此外,我與中國大陸迄今已簽署18項協議,其中包括日前甫於第八次江陳會簽署的「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及「兩岸海關合作協議」。
總統強調,我政府秉持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基礎上來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理念,而經過四年考驗,證明此一理念是最有效且務實的做法。
總統也談到,兩岸關係改善的同時,我也與美國恢復高層互信,包括美國政府共三次出售我總額約183億美元的軍事裝備、對我重申「六項保證」,並於去年及今年多次派遣高階官員訪華等。此外,去年「世界衛生大會」(WHA)舉行期間,美國衛生部長賽白琳(Kathleen Sebelius)召開記者會時曾堅定宣示,「聯合國專門機構均無權片面決定臺灣的地位」,這是長期以來美國在國際場合對我所展現最強力的支持,也讓臺灣能在國際社會繼續扮演建設性角色,相信對美國、中華民國、乃至於中國大陸都具有正面意義。去年11月美國國務卿柯琳頓(Hillary Clinton)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時亦強調,「臺灣係美國重要的安全與經濟夥伴」,足見雙方關係日趨密切。
總統表示,我國支持與肯定美國重新將其戰略重心置於亞洲,希望美方對我國的安全承諾能續依《臺灣關係法》來推動,共同維護東亞和平,這也是他發表《東海和平倡議》的原因。
總統說,臺美除軍事安全合作外,亦在反恐、反擴散、防制毒品轉運及防制人口販運等議題密切合作。此外,美國係我國重要貿易夥伴之ㄧ,雙方雖曾於1994年簽定「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然近年來由於美國牛肉議題,以致該協定遲無法恢復協商。上個月我國立法院臨時會中終於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允許含萊克多巴胺殘留量標準以內之牛肉進口,對此,總統表示,希望能儘速恢復「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協商,使雙方貿易自由化,以期達到我8年內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定」(TPP)的目標,讓臺灣進一步融入區域經濟整合。
總統也提到,目前全球已有128個國家或地區給予我國人民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希望今年下半年我國能加入美國「免簽證計畫」,以增進兩國人民交流。
對於美國堅定支持我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民航組織」(ICAO)、「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及「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等國際組織,總統也表達誠摯感謝。總統說,中華民國與美國在安全及經貿方面具有共同利益,也共享民主、自由、人權及法治的核心價值,期盼未來雙方能繼續深化各項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訪賓一行由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Annenberg傑出訪問研究員,海軍退役上將羅福賀(Gary Roughead)率領,「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代理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外交部長楊進添、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陸小榮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