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1年08月13日
總統出席《兩岸常用辭典》新書發表記者會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中華文化總會《兩岸常用辭典》新書發表記者會,除對所有參與者的辛勞表達高度肯定,並期盼透過這本辭典的問世,促進兩岸的交流與相互瞭解。
  總統致詞時表示,編纂一本涵蓋兩岸文字的中華文化大辭典,是他5年前的競選政見,今年二月網路版的「中華語文知識庫」問世,如今更進一步推出書面版的《兩岸常用辭典》,兼顧不同層面的讀者需求,令他感到欣慰。
  總統指出,編纂辭典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尤其兩岸民間合作,更增難度。中華文化總會在15個月即完成厚達1,800頁、收詞數量3萬多筆的辭典,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特別感謝及肯定所有編審團隊的辛勞。
  總統說,兩岸目前還存有政治上的分歧,能展開編辭典此項歷史性的工程,關鍵在雙方「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尤其語文乃約定俗成,稱謂並無對錯,雙方必須有包容的氣度,才能達到「對等合作,共創雙贏」。
  總統強調,《兩岸常用辭典》採取「正簡並呈」,目的在於讓兩岸民眾「各取所需」,不要求任何一方放棄多年的使用習慣。中國大陸於50年前提出的漢字改革方案約2,300字,其中完全改變的僅有460餘字,其它的僅更改偏旁,因此將對應「簡體字」的「正體字」通稱為「繁體字」實不盡合理;因此他主張中國大陸應推動「識正書簡」,同樣地,臺灣的商家也無須為了爭取大陸旅客,將招牌改成簡體字,不妨透過「正簡並呈」的對照,讓大陸民眾也有機會認識正體字之美。
  總統另舉《兩岸常用辭典》收錄的流行詞「宅男」、「宅女」、「冏」,以及預定增收的大陸用語「給力」(意指本領很大、很酷;給予力量、加油)及「雷人」(原指雲層放電時擊倒人,新義為出人意料、令人格外震驚或被驚嚇、震撼)等為例,除說明這是一本「生活化」的實用辭典,更希望透過此本辭典的推出,消除兩岸間的隔閡,在「維持傳統,包容變化」的精神下,進一步增進雙方的交流與瞭解。
  今天與會者還包括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副會長林澄枝、《兩岸常用辭典》召集人李鍌及總編輯張文彬、行政院政務委員黃光男、張善政及教育部次長林聰明等。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