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1年03月13日
總統接見二○○○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克曼教授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接見二○○○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海克曼(James Heckman),除代表我國政府與人民歡迎他的再度來訪與祝賀獲得諾貝爾獎的殊榮外,也就經濟發展議題,與訪賓廣泛交換意見。
  總統表示,在台灣全力拚經濟的時刻,有海克曼這位國際大師級的經濟學家來台指教,我們特別感動與感謝。
談到經濟議題時,海克曼教授首先對台灣過去五十多年來由低度開發到現在的經濟發展成果,表示讚許,他說,台灣是全世界經濟發展的典範,而在台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相當的部分要歸功於教育投資的整體成果。
  由於訪賓訪台期間在不同場合也都提到台灣與中國大陸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中國大陸只重視科技投資,而台灣則兼重科技與教育投資。對此,總統同意並表示,教育是投資於下一代,科技投資則投資於未來,兩者都不能偏廢,教育投資創造人力資源,不僅有關勞動力,而且是國家建設的基礎,永續發展的關鍵,因此,儘管我國目前受到國際不景氣影響,稅收不足,政府部門經費刪減,但在教科文方面的預算仍維持每年百分之十的成長率,因為我們重視這項預算成長的重要性。
  對談中,訪賓認為,台灣比香港更有資格成為華人經濟圈的典範,特別與中國大陸比較,台灣成功的發展經驗及消除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方面,不僅以有發展策略見長,同時在人力、物質發展也取得均衡,他相信,台灣在成功的經貿發展基礎上,加上高素質的教育及生產力,一定可以在華人經濟圈扮演更重要的領導角色。
  有關兩岸經貿方面,總統強調去年經發會所達成的「深耕台灣、全球佈局」是我們經濟發展的最高指導原則,而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取代原來「戒急用忍」政策,也是因應時空變遷的必要調整。總統也提到,台灣的發展之道在於永續發展,經貿是我國的生命線,面對國際不景氣的衝擊,台灣會以堅毅的精神克服難關,對兩岸經貿新情勢,政府也會小心謹慎因應。
  晤談中,海克曼教授也向總統說明整體國際經濟情勢,他說,種種跡象顯示,美國的經濟已逐漸復甦,整體發展情況對台灣是正面有利的,對於陳總統提到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與推展兩岸經貿關係,他認為,台灣與中國大陸有共同的文化背景與語言條件,以台灣自身的人才及創造活力等優勢,應居於領導地位,因此對兩岸經貿問題及投入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沒有理由害怕。他相信,以台灣在科技及教育的優勢,假以時日,台灣的發展也將超越目前體制僵化的若干歐洲國家。
  總統則在結語時指出,台灣不會對已有的成就感到自滿,而會更加持續努力,擴大領先差距,以免被迎頭趕上而淘汰;在與中國大陸的比較上,總統也強調,兩岸在民主與法治上有很大的分野。台灣高度的民主化、重視法治、有健全的制度,這些是中國大陸比較欠缺的。民主、自由與人權的普世價值,已在台灣這塊土地生根,反觀中國大陸,沒有民主選舉、無宗教自由、人權也缺乏保障,是人治而非法治,雖短期內雖可吸引外資,但長期而言卻充滿不確定的因素,因為只有以民主法治為基礎,經濟發展才有未來。
  海克曼教授上午由南台科技大學校長張信雄等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吳釗燮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