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1年08月08日
總統及副總統出席「愛、奉獻」莫拉克災後三周年記者會暨民間貢獻獎頒獎典禮
  馬英九總統下午偕同副總統吳敦義及行政院長陳冲出席「愛、奉獻」莫拉克災後三周年記者會暨民間貢獻獎頒獎典禮時,肯定各得獎者參與重建工作之辛勞,並說明政府3年來從事重建工作之成果。
  總統致詞時表示,3年前莫拉克颱風挾帶百年來罕見大雨,3天內全臺累積雨量突破2,000毫米,造成各地嚴重災情,當時政府救災的速度及方式受到各界批評,但透過後續的重建工作逐漸挽回民眾對政府的信心。
  總統說,為儘速完成重建工作,政府在災後一周內成立「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20天內通過《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以及在3個月時通過1,165億元特別預算案;此外,為讓災民安身立命,災後第一年政府即興建1,480間永久屋,完成率7成;第二年再增建2,946間永久屋,完成率近9成;至第三年共完成3,439間永久屋,完成率達97%,並保障永久屋居民後世子孫可持續繼承房屋。
  總統談到,我國永久屋興建模式亦運用於協助友邦海地大地震災後重建工作,嗣後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造訪臺灣時,即對我國善用此模式協助海地重建表達敬佩之意。
  針對災區聯外道路及交通搶修部分,總統指出,政府在災後4個月內全數搶通全臺6大公路系統,並在第5個月全面復駛8處環島鐵路,同時部分災區重要聯外橋梁亦已重建完成,包括甲仙大橋、六龜大橋、旗山大橋、新發大橋、雙園大橋及東埔日月雙橋等;此外,政府3年來從事河川疏濬工程,累積達2億4,826立方公尺,約達以往每年疏濬量2千萬立方公尺的12倍,且後續亦不再設定每年疏濬量2千萬立方公尺之上限,期能有效清淤防洪,避免災害再次發生。
  總統強調,重建工作之所以如此成功,除政府積極推動災後基礎建設,修正《都市計畫法》及《環境影響評估法》等法令限制,讓重建工程由原先2至3年工期縮減至1年內完成外,更要感謝諸多企業、民間團體及民眾的大力協助,捐輸金額高達新臺幣150億元,展現國人無限的愛心。
  總統認為,莫拉克風災讓政府學到寶貴教訓,進而積極從事預防性撤離工作,並重視「料敵從寬、禦敵從嚴、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及「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減災」等理念,同時在政府大力宣導下,民眾目前配合預防性撤離的程度亦超乎預期;此外,一旦有颱風警報發生,中央及地方政府均能及時開設防災應變中心應對,中央並透過視訊方式瞭解地方政府需求,提供必要之協助,此亦形成「地方支援中央」之防災模式,減少國人生命及財產的損失。
  隨後,總統、副總統及陳冲院長分別頒發災後重建「特殊貢獻獎」、「貢獻獎」及「個人獎」予37位企業及民間組織代表,以表彰他們對莫拉克災後重建工作所付出之辛勞。
  包括行政院重建會執行長陳振川、行政院政務委員楊秋興、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孫大川及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等人均出席是項活動。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