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1年07月12日
總統接見「自由中國號」古帆船船員及家屬
  馬英九總統上午接見「自由中國號」古帆船船員及家屬,對訪賓多年前同舟共濟,揚威海外的歷史,表達肯定與感佩之意。
  總統致詞時表示,民國44年4月「自由中國號」從基隆港出發,由周傳鈞、麥克文(Calvin E. Mehlert)、胡露奇、种玉麟、陳家琳及徐家政「六勇士」,共同操作僅靠風帆動力的傳統中式木造帆船,歷經114天、橫渡太平洋6,000海浬,最後抵達美國舊金山灣金門大橋,成為轟動國際的大新聞,揚威海外。當年政府遷臺甫5年多,臺灣局勢已逐漸穩定,此一消息傳回後,國人更為振奮,鼓舞了國內人心士氣。
  總統也告訴訪賓,當年船員航行至蘇澳東北時曾登上的無人島,經過考證,證實該無人島即為「釣魚臺」。總統指出,「釣魚臺」長期以來即為我漁民的避風處,也是航行時的重要指標,明、清兩朝曾多次派遣特使赴琉球冊封新王,冊封使的出使紀錄中均載明釣魚臺列嶼的地理位置。「釣魚臺」名稱始於明朝,臺灣漁民則稱之為「尖頭群島」,此外,清朝御史黃叔璥所著《臺海使槎錄》並稱「山后大洋北,有山名釣魚臺,可泊大船十餘」,其後噶瑪蘭廳(今宜蘭縣)志亦有引用;另民國44年大陳島撤退,部分國軍也曾登上該島。
  總統強調,「自由中國號」橫渡太平洋的壯舉雖隔57年,國人仍十分珍惜這段歷史。由於三年前一封聯合報投書,提及「自由中國號」被棄置海外,希望能搶救這艘深具歷史意義與文化價值的寶船,引發國人重視;在政府與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終於順利達成此一神聖任務。總統說,昨日他已請吳副總統出席由文化部舉辦的迎回活動,目的係希望保護這項重要的文化資產,未來這艘船將會陳列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讓更多國人瞭解這段深具意義的歷史。
  總統強調,他曾是中華民國海軍的一員,國外求學時也修讀海洋法,一向非常關心海洋事務,因此五年多前首次競選總統時,特別委請與會的立法委員邱文彥撰寫「海洋白皮書」,政府並預計於明年成立「海洋委員會」,積極推動海洋政策,真正做到「海洋興國」的目標。
  訪賓一行包括「自由中國號」船員周傳鈞、麥克文及胡露奇等人,由文化部次長林金田及立法委員邱文彥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邱坤玄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